
“雜交水稻發源地”湖南懷化,擁有獨具魅力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是一方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旅遊寶地。
懷化地處湖南西大門,古稱“五溪”,素有“滇黔門戶”、“全楚咽喉”之稱。這裡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是中國古色、紅色、綠色完美融合的旅遊資源富集地,被沈從文譽為“一個美得讓人心痛的地方”。
ADVERTISEMENT
懷化有著“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傳奇。在懷化安江高廟遺址文化層中發現的碳化稻穀粒,把中華文明史上溯到7800年前,稻作文化就在安江源水流域興盛開來,傳承千年。與高廟遺址隔江相望的安江農校紀念園,是世界雜交水稻的發源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在此從事教學及雜交水稻研究長達37年,成功培育出雜交水稻,以一粒種子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
懷化有著山水田園的清新雋永。雄踞懷化境內的雪峰山群峰染翠,貫穿全境的千里沅江碧波盪漾。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1.04%、位居湖南第一,有漵浦穿巖山、通道萬佛山等27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可謂處處是景、步移景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地球同緯度生態最良好的區域,是“一座會呼吸的城市”。

懷化有著古城街巷的文脈悠長。無數古城、古鎮、古村如珍珠般散落在懷化大地,孕育出五溪文化、商道文化、稻作文化等豐富獨特的地域文化,“學富五車、書通二酉”典出此處,屈原、王昌齡、王陽明、林則徐等在此留下不朽名篇。近代以來,懷化發生了通道轉兵、芷江受降等重大歷史事件,誕生了向警予、粟裕、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
懷化有著苗鄉侗寨的萬千風情。這裡民族風情濃郁,生息繁衍著漢、侗、苗、瑤、土家等5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40.5%,擁有16箇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演繹著“最炫民族風”。
目前,懷化正全面打響“一粒種子改變世界——中國·懷化”城市形象品牌,提升“懷化,一個懷景懷鄉懷味的地方”旅遊形象的影響力,擦亮以安江農校雜交水稻文化公園──高廟文化遺址為代表的農耕文化名片、以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片、以雪峰山為代表的人文山水生態名片、以通道轉兵紀念地、芷江抗戰勝利紀念地為代表的紅色經典名片和以通道皇都侗寨、靖州飛山為代表的侗苗風情旅遊名片等“懷化旅遊五張名片”。


芷江/夜遊魅力小城,體驗侗族文化
彩橋水幕、視覺巨屏、影像長廊……華燈初上,各種奇幻的全新燈光場景在湖南懷化芷江侗族自治縣和平湖兩岸輪番上演,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龍津風雨橋、天后宮、鼓樓、侗寨等民族文化在光影的映襯下,煥發出新的魅力。
璀璨燈光下,遊客正從四面八方趕來,體驗沉浸式水陸光影秀。今年以來,隨著和平湖夜遊項目開啟,芷江這座集“沉浸式夜遊+島嶼風情+美食大集結”的魅力小城,逐漸火爆出圈,引得域內外粉絲蜂擁而至。
自古有“全楚咽喉,滇黔門戶”之稱的芷江,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積澱厚重。芷江和平湖夜遊是以芷江千年歷史文化、和平文化為核心,民族文化為特色,和平湖水上游線為基點,傳承千年侗族文化,優化整合水陸人文景點連點成線,將舞水河芷江段建造為芷江和文化水上旅遊目的地。


荊坪古村/文創集市激活年輕氣息
荊坪古村位於清幽的㵲水河畔,有“中國畫裡的古村”之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古村充滿原始魅力,文化旅遊的發展帶來全新業態,激活了古村的年輕氣息。匯聚青年創意、非遺傳承文化、民族手工藝和古村氣息的創意集市“河畔集”每個週末開集,文創攤主的貨架排成一列,手工藝扎染、鮮豔花卉、香薰精油、珠畫、手工編織、書法團扇、創意頭飾等商品令遊客愛不釋手。
掩映在古村山水之間,還有一座座別具一格的民宿,古韻悠然的外觀與古村的古建築完美地融為一體。在懷化五溪大地徐徐展開的鄉村美麗新畫卷中,荊坪古村這座歷史悠久的村落正在迎來嶄新的一頁。


漵浦/深厚人文煥發新生機
地處湖南雪峰山腹地的懷化漵浦是革命老區縣,這裡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屈原文化、抗戰文化等在此交相輝映。近年來,立足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當地力推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通過不斷豐富旅遊業態和產品供給,在眾多旅遊板塊中異軍突起。
二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流放漵浦,寫下〈涉江〉、〈山鬼〉、〈橘頌〉等千古名篇。在這座湘西山城,從讓人耳目一新的花瑤挑花,到令人拍手叫絕的辰河目連戲,再到婀娜多姿的蠶燈舞、古老神秘的儺戲等,種類繁多、積澱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文旅融合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
據悉,目前漵浦縣公佈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46項,涉及文學、藝術、工藝、民俗等多個種類。


辰龍關/打造複合型茶旅基地
辰龍關位於湖南常德與懷化交界的沅陵縣官莊鎮境內,地勢險要,有“天下辰龍第一關”之稱。
這裡獨特的峽谷小氣候蘊育出千古名茶“碣灘茶”。“碣灘茶”香雅、味濃、回甘,從唐中期開始成為貢茶,被譽為“中國高端綠茶的傑出代表”。辰龍關是碣灘茶主產區。
近年來,辰龍關把茶產業和文旅相結合,走出了一條茶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有效助推了鄉村振興。
據瞭解,官莊鎮通過成立湖南省辰龍關碣灘茶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辰龍關碣灘茶產業園,流轉村集體近3000畝茶園及村民閒置土地近千畝,建成辰龍關茶旅融合產業園,打造集“軍事文化體驗+茶養生度假+驛站文化休閒+戶外康體運動”為一體的複合型茶旅基地,讓民眾共享茶產業轉型升級的紅利。



建設旅遊“金三角”,強化文化旅遊名片
懷化旅遊“繁星”滿天,卻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重磅旅遊產品。
翻開地圖,安江農校紀念園、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三大旅遊資源沿沅江呈三角形狀分佈,構築起懷化最好的生態人文旅遊區。因此,懷化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加快建設懷化旅遊“金三角”行動方案。從2023年起,每年開工建設20個以上文化旅遊產業項目,3年內總投資50億元人民幣以上。其中,安江的重點是彰顯農耕文化,打造湖南農耕文化名片;洪江古商城重點是彰顯商道文化,加快創建5A級景區;黔陽古城古樸寧靜,重點是建設國家旅遊度假區。
懷化建設旅遊“金三角”,正在迎來嶄新的一頁。


延伸閱讀: 【中國】千里馳騁河西走廊 【中國】上海,魅力四射的魔都 【中國】帶著孩子,探索美食以外的廣東 【中國】情牽麗江,山水美如畫 【中國】奇妙新疆行,在變數中遇到種種的美好 【中國】稻城亞丁/永遠的香巴拉 【中國】遊潮州、話韓愈 【中國】最北以北——漠河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中國新一代說流利普通話,破除三百多種方言限制。印度有七百餘方言,靠英文溝通,但說流利英文人口只有一成。中國語言政治的勝利,對比印度政治語言的失敗。
语言是最大的政治。一国只有统一的语言,沟通无障碍,才能凝聚民意。印度的现代化之路,就是被语言的“碎片化”拖了后腿,不仅方言多,文字也多。中国则是历史运气好,方言虽多,但却有统一的表意文字,可以超越“十里不同音”的隔阂。
印度独立后的现代化发展,长期滞后,很多去印度观光的各国旅客,都被那些脏乱的情况所吓倒,经济的发展也大幅落后于中国,背后是社会治理的失败,而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原因复杂,但各方都认为印度种姓制度的歧视,划地自限,是严重内耗。
印度最巨大的内耗是方言太多,起码七百多种,各说各话。政府承认的方言与文字也有22种。知识界和专业人士靠英文沟通,但能说流利英文的人不到人口一成。
印度一些政客长期自我忽悠,说语言混杂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彰显印度民主。但经济学者的研究则指出,一国之内民众无法沟通,会拖慢经济发展的步伐。
中国也历经语言分裂之苦,全国的方言估计有三百多种,但中华民族的福气则是文字统一,自秦始皇以降,书同文的传统,不绝如缕。汉字成为多元民族的黏合剂。历史上,即便非汉族入主中原,也被汉字和儒家文化经典所同化,从元朝到清朝,外族统治者都进入了汉字的天地,元曲和清代的诗词,都丰富了华夏文明,康熙主导的《康熙字典》、雍正的《大义觉迷录》、纳兰性德的凄美诗词,都惊艳中华文化圈。
中国的方言纷杂,但依靠着汉字的联系,让全国民众都可以心灵相通,广东人和山东人讲话“鸡同鸭讲”,但却可以为同一首唐诗而共鸣。这也是世界史的奇迹。1949年两岸分治之后,政治价值南辕北辙,但在语言政策上都一致,都力求“语同音”,无论是国语还是普通话,注音符号还是汉语拼音,都是殊途同归,让两岸人民的交流没有障碍。
这都是中国比印度优胜之处,今天中国的新一代都能说流利的普通话。这样的“语同音”现象,其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
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记得多年前不同省份沟通的困难,发音不同往往导致各种的误会,但如今中国年轻人普通话标准,光听说话,往往分不清楚他们来自哪一个省份。这都是多年来“推广普通话”的结果,落实语音“全国一体化”。
今天印度不同地域的年轻人交流,常常有困难,识字率只有七成多,而中国识字率近九成八。这都是中国语言政治的胜利,也是印度政治语言失败的见证。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