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跟著中學母校居鑾中華中學的師生赴一趟東海岸4天3夜地理戶外教學活動,那是我跟執教地理科的黃德成老師第二次為孩子設計的旅程。這些住在柔佛內陸小鎮的孩子,許多成長至今從未踏足東海岸,尤其這群當年適逢疫情錯過小學畢業旅行的孩子,這是他們生命裡第一次跟大隊出行,除了用五感領略東海岸截然不同的習俗和風景之美,也是一次團體生活、素養教育最好的演練。
我在10年前書寫《發現大馬》書系時,著墨最多的便是東海岸,那是在南馬和西海岸分別住了十幾年的我不曾見識的大馬風情,偏偏那又是P.Ramlee電影裡的標誌型景色,那種錯過已久的遺憾,在質樸而粗獷的美的體驗當中形塑成的文化衝擊,對我後來的人生影響鉅大。尤其在離開校園多年後,再跟從前課本里提及的風景相遇,理應伴隨考試結束就被遺忘的知識“出土”般活靈活現於眼前,令人印象深刻。
ADVERTISEMENT
這次4天3夜的旅程,孩子走進凋零的錫礦小鎮林明,感受當年風光數十載的產業如何與地方共生共存並走向凋零;同時從現存的小鎮風貌中,找到各種傳統生活的智慧(如五腳基上的“閉路電視”),並採訪了鎮上的耆老,領略會館等宗親組織與社會的關係。經由觀察小鎮的基礎建設,從中理解英殖民政府在當年建構鄉鎮時的思維邏輯;同時從產業經濟、人文地理的角度去思考,想像自己穿越時空隧道重新去發現小鎮的魅力。
飲食是最好的教育,品嚐東海岸平民美食打岡飯(Nasi Dagang)、釀蟹、魚面、Roti Paung等特色美食,則是一次深入其境的飲食文化體驗。走進巴剎的“尋寶遊戲”,其實是一次精心設計的食材教育,孩子學習用生澀的馬來語跟攤販溝通,但也見識到了東海岸豐沛的漁產、當地人愛吃的蕨菜、香草(生態教育Ulam)、蛇皮果(Salak)等平常少見的水果及各種乾貨。
透過東海岸知名的峇迪蠟染體驗活動和導覽,孩子則經歷了一次美學教育的洗禮。參訪水晶清真寺(Crystal Mosque),更讓孩子進一步貼近伊斯蘭世界,他們在清真寺的大殿席地而坐,端詳不遠處正在祈禱的穆斯林,感受從來沒有過的宗教氛圍,對於不同宗教文化的理解,也會沉澱成未來成長中重要的包容力滋養。
在甘馬仕(Kemasik)海灘,從沿岸的海岸地形,看見從地理課本里蹦出來的海蝕洞,從岩石的肌理構造去想像遠古時代的造山運動,從彎彎曲曲的河道去觀察出海口的沿岸流等堆積現象,如何造就沙洲、潟湖等景觀。
是此行的重點,白天和夜晚的紅樹林,可以見到不同動物的作息──晨間在樹上休息的蠎蛇、橫行溼地的各種蟹類、神出鬼沒的水蜥蜴等,讓孩子看得驚呼連連;夜晚,全馬唯一“非同步發光型螢火蟲”點亮了夜空,孩子還幸運的因漲潮而跟藍眼淚偶遇。海龜保育生態之旅,更是一次難能可貴的生命教育旅程,從海龜媽媽產卵過程中感受偉大的母愛,並在詳盡的講解中領悟環境永續攸關人類的行為和慾望。為了讓孩子為自己的未來出一份力,七十幾個孩子在紅樹林區將紅樹的胎生苗種到遮拉汀河(Sungai Cherating)的沙洲上,期許未來植樹成林,幫助延續地球的生命。
結合線下體驗和田調,德成老師還給孩子利用網絡搜索及線上問答,完成一次沒有任何壓力的“考試”。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範疇廣泛,當中涉及文化教育、環境教育等層面,在今天全球關注的永續課題看來,走一趟東海岸“3號公路”,其實也是讓學生聆聽地球脈搏的學習旅程。
身為大人的我們,其實也可以把每一次的家庭出遊設計成一次深具意義的學習之旅,不要把旅遊變成換個地方大吃大喝、拍照打卡、玩手機,僅此而已。
延伸閱讀: 卓衍豪/“海龜巷”教會我們的事 卓衍豪/從嘴巴開始的旅程 卓衍豪/從“3號公路”到“3號公路節” 卓衍豪/微小也有春天──埔地華小立足鄉野,展望世界 卓衍豪/走出歷史課本,跟“狼牙修”文明相遇 卓衍豪/超越買賣的關係 卓衍豪/讓家鄉變成一所風土學校 卓衍豪/鄉土教育也可以很有趣 卓衍豪/南峇山教室 卓衍豪/鄉土教育──發掘自己的DNA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