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發佈: 4:48pm 23/05/2023

童趣

繪本

赤子之心

許雪翠

想象力

媽媽你知道嗎

孩子會怎麼想

李春英

愛頑皮搗蛋的孩子

许雪翠|妈妈你知道吗?

漫漫教养路上,总会在某个阶段觉得孩子“特难搞”,从婴儿时期的莫名哭闹,到两三岁的闹别扭,从青春期的闹革命到少年叛逆期的闯祸,都让人束手无策,欲治乏术!

ADVERTISEMENT

许雪翠/妈妈,你知道吗?

待孩子们渐渐长大,我们才能慢慢感悟到,原来一路上那些束手无策,除了因为缺乏经验,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身为大人的我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忘了孩子跟我们不一样,因此产生了不少的“误解”。

大人积累了足够的人生历练,也有着各种成见,受着束缚,但孩子们不一样!小小的他们还在努力地探索这个对他们来说,充满未知又新奇的世界。他们怀抱热情与希望,天真与勇敢,充满创意和想像力,他们看到的世界,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

心理学大师阿尔弗雷德 · 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里曾说:“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成年人不同,他们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两极分化。如果要了解孩子,我们就必须牢记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孩子总把世界划分成完全对立的两个部分:上或下;绝对好或绝对坏;聪明或愚蠢;自信或自卑;全有或全无。”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种对世界认知的“绝对感”,就肯定能更理解孩子们!如果我们能蹲下来,以平行的眼光,以耐心好好聆听孩子,去看看他们小小的脑袋瓜里究竟装着怎样有趣的想法和灵魂,亲子路一定每一天都充满意想不到的惊喜!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2:00pm 15/04/2025
许雪翠|当悲伤变得很大时 可以说出来

趁着开斋节短假,将最近爆火的Netflix影集《混沌少年时》(《Adolescence》)一口气看完。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许因为我是妈妈,家中育有青少年(小禹正好也是13岁,跟剧中男主角同龄),也许因为一镜到底张力太强,值得思考的点太多,让人看完后仍感心有戚戚,难以平息。

这部剧的编剧和演员功底都非常深厚,不只深入探讨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更细腻地表现了霸凌事件带来的心灵戕害。有人说,这简直就是“家长教科书级别”的神级影集,每个家长都应观看,都会有所启发!

如果单挑一个最让我深思的点,应该就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家庭压力下,孩子内心的难过、压抑和愤怒,该如何被及时发现?大人该怎么做,才能将内心逐渐扭曲,逐步走向黑暗的孩子拉回有光的地方。在一切都还来得及以前。

我们的学校,课太满,要赶的课纲太多,根本没有缝隙容下情绪教育。但是我们每个人不都有情绪吗?别说小孩,大人有时心情也会莫名沉到谷底,不想说话,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只想一整天都卷缩在沙发里。


当我们生气、害怕、愤怒、觉得憋屈……当这些令人不舒服的消极情绪来袭,该如何排解?当学校没办法教情绪教育时,父母是不是就得补上?

问题在于,关于接纳与排解消极情绪的议题,父母也没有学过。上个年代,大家也都是在压抑、埋藏、无视、忽视与否定负面情绪下长成大人再成为父母的,突然要转换成“引领者”,还真不容易!好在,我们可以在陪伴引导孩子时,一步步重新学,也是好事!

给家长与孩子的情绪主题绘本

这一期,就给大家推荐美国资深心理学博士黛博拉·塞兰妮的绘本《妈妈,我好难过怎么办?》。这是一本给孩子(也给大人)提供面对和排遣难过的绘本。


英国著名育儿真人秀节目《超级保姆》制作人乔弗洛斯特就说了:“这本书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对自己的感受有所体察,是父母教导孩子走出积极人生的第一步。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不光需要父母的温柔以待,还需要能在精神和情感上实现自我重振的力量之源。”

是的,觉察情绪、接纳情绪并加以消化排遣,是人生重要的功课!

情绪主题绘本很多,像《我的情绪小怪兽》《菲力的17种情绪》、还有由另一位美国知名儿童心理咨商师康娜莉雅·史贝蔓编著的《我的感觉》8册情绪主题绘本,都是畅销全球的情绪教育绘本。

这本《妈妈,我好难过怎么办?》算起来,内容不会让人“太意外”,但是,能够让父母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同时学到“方法”,这点很重要!(没人给家长采编情绪教育教科书,感谢有情绪教育绘本。)

做什么事都不开心

“我有时候好难过,难过得哭起来。”

开篇,左页短短一行字,右边手插裤袋垂首饮泣的伤心男孩。孩子应很快能共情。

作者表示,难过的时候,我们不只会哭,还会藏起来,会乱丢东西宣泄。

“我有时好难过,难过得做什么都不开心。收到礼物不开心。吃冰淇淋不开心。看着篮子里的小兔子,也不觉得开心。”

读完这些,“具象化”,是我首先想到的词。感受和情绪是如此细微而感性的,甚至往往无以名状。如果我们想要教孩子觉察情绪,就得先帮助孩子,学会形容那股胸口里的郁闷感觉。

把悲伤赶跑的方法

这天,作者写道——“这天,我见到了一位咨询师。她能帮助我了解自己的感受。”

很多时候,固有的社会标签,会让我们停留在“去见辅导员的都是精神有问题的,我没‘严重’到需要去见的程度”。我想因为作者本身是资深心理学家,所以能点出“咨询师能帮助我了解自己的感受”这个重点。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