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宽恕他人普遍上是指原谅和不追究别人的错误,故此,宽恕涉及有意识的决定,以放下怨恨和愤怒。
宽恕是一种自愿行为,也常在宗教、心理学和社会学中被视为一种崇高的美德。
然而,要一位无辜受侵害的人宽恕施暴者谈何容易,特别是在我们的文化中,宽恕与和解是同义词。所以,宽恕常被误为不追究责任或放弃寻找真相和追求公义的权利。
可是,真正的宽恕是受害者放下过去被伤害的经历和报复的意念;因为只有停止“重播”创伤和放下持有报复的心态,受害者才能真正得到安慰。
南非圣公会首位黑人大主教Desmond Tutu曾说“经历治愈与和平的唯一方法就是宽恕,在我们能够原谅他人之前,我们仍然被锁在痛苦中,被锁在治愈、自由及和平的可能性之外”。不过,宽恕不代表无条件的接纳或原谅错误的行为,因为被宽恕者必须知错并真诚的悔改,与面对错误所带来的责任。
再者,被宽恕者也必须透过好行为来重新获得他人的信任,而不是道歉后就要求他人无条件的接纳他。
然而,追求公义与真相的目的不是满足自我的报复心态,因为宽恕和怜悯是和平的原则。1994年当南非从种族隔离政权过渡到民主制度时,时任政府在处理种族隔离政权时期的罪行的问题上,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一方面政府不能无视历史,但若选择民粹并对过去的领导实行报复性的惩罚将会进一步分裂国家,导致国家更加难以达成和平与进步。
最后,新民主政府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并选择了追求真理、公义与怜悯这条两难且不讨好任何一方的道路。该委员会为犯罪者提供一个修复和悔改的机会,只要他们愿意承认自己的罪行并设法赔偿,他们就会被宽恕和接纳。
今天的社会需要真正的宽恕、公义与怜悯,不是仇恨、报复和自以为义。当今的社会议题从个人层面到家庭、国家或国际关系都与宽恕息息相关,如离婚率上升、暴力冲突与凶杀案增加、种族关系紧张、政治分歧日益严重、地缘政治冲突等等。
韩国政府日前宣布,将由韩方基金会代为赔偿二战时期日本强征韩籍劳工的损失。此外,韩日领导也在七国集团会议后透过外交的方式推动韩日关系正常化,笔者认为这种正视历史并且愿意付出代价的行为是宽恕的典范。
我国日益碎片化的政治与种族宗教关系也需要“宽恕”这贴解药,透过追求宽恕与和平的共同价值观来抵挡极端主义的崛起。倘若人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宽恕的美德,我们便能享受公义与怜悯带来的自由及和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