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日益碎片化的政治與種族宗教關係也需要“寬恕”這貼解藥,透過追求寬恕與和平的共同價值觀來抵擋極端主義的崛起。
ADVERTISEMENT
寬恕他人普遍上是指原諒和不追究別人的錯誤,故此,寬恕涉及有意識的決定,以放下怨恨和憤怒。
寬恕是一種自願行為,也常在宗教、心理學和社會學中被視為一種崇高的美德。
然而,要一位無辜受侵害的人寬恕施暴者談何容易,特別是在我們的文化中,寬恕與和解是同義詞。所以,寬恕常被誤為不追究責任或放棄尋找真相和追求公義的權利。
可是,真正的寬恕是受害者放下過去被傷害的經歷和報復的意念;因為只有停止“重播”創傷和放下持有報復的心態,受害者才能真正得到安慰。
南非聖公會首位黑人大主教Desmond Tutu曾說“經歷治癒與和平的唯一方法就是寬恕,在我們能夠原諒他人之前,我們仍然被鎖在痛苦中,被鎖在治癒、自由及和平的可能性之外”。不過,寬恕不代表無條件的接納或原諒錯誤的行為,因為被寬恕者必須知錯並真誠的悔改,與面對錯誤所帶來的責任。
再者,被寬恕者也必須透過好行為來重新獲得他人的信任,而不是道歉後就要求他人無條件的接納他。
然而,追求公義與真相的目的不是滿足自我的報復心態,因為寬恕和憐憫是和平的原則。1994年當南非從種族隔離政權過渡到民主制度時,時任政府在處理種族隔離政權時期的罪行的問題上,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一方面政府不能無視歷史,但若選擇民粹並對過去的領導實行報復性的懲罰將會進一步分裂國家,導致國家更加難以達成和平與進步。
最後,新民主政府成立了“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並選擇了追求真理、公義與憐憫這條兩難且不討好任何一方的道路。該委員會為犯罪者提供一個修復和悔改的機會,只要他們願意承認自己的罪行並設法賠償,他們就會被寬恕和接納。
今天的社會需要真正的寬恕、公義與憐憫,不是仇恨、報復和自以為義。當今的社會議題從個人層面到家庭、國家或國際關係都與寬恕息息相關,如離婚率上升、暴力衝突與兇殺案增加、種族關係緊張、政治分歧日益嚴重、地緣政治衝突等等。
韓國政府日前宣佈,將由韓方基金會代為賠償二戰時期日本強徵韓籍勞工的損失。此外,韓日領導也在七國集團會議後透過外交的方式推動韓日關係正常化,筆者認為這種正視歷史並且願意付出代價的行為是寬恕的典範。
我國日益碎片化的政治與種族宗教關係也需要“寬恕”這貼解藥,透過追求寬恕與和平的共同價值觀來抵擋極端主義的崛起。倘若人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寬恕的美德,我們便能享受公義與憐憫帶來的自由及和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