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科师资短缺造成的影响不是一时的,并且会形成恶性循环。过去多年来没有通过有效的机制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造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现在我们终于也尝到了苦果。
ADVERTISEMENT
上个星期,我出席了雪隆董联会主办的一场谢师宴活动,在会上,有三百多名来自雪隆政府中学的华文老师,受到了主办方的表扬,感谢他们多年来为华文教育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这些老师的服务年资介于10至40年,迄今还在育人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在颁发30至39年的“教泽永铭奖”时,我看到站在台上的69位老师们,在他们已有岁月痕迹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春风化雨数十载,他们的学生或许已各有成就,而他们依然坚守岗位,数十年来守护着华文教育,让华裔学生的母语和文化在以马来文为主的政府中学不会消失;今天,他们获得了表扬。
在“老师,谢谢您”几个大字的舞台背景下,谢师宴的气氛十分温馨愉悦。我在台下为他们鼓掌,心里默默钦佩着他们把一生奉献给华教,但转头却看到身边的一位教育界朋友,脸上流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愁容。
“你看看这些老师,你知道这代表什么吗?”她问我。
当我还在思索这句话的时候,她接着说:“这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即将退休,而我们的政府中学,将在一夜之间失去将近70名华文老师!”
一言惊醒梦中人!是的,这些服务了近40年的华文老师,已到了退休年龄,他们留下的空缺,有没有人填补?由谁来填补?这可是欢颜背后一个巨大的隐忧。
我终于明白她笑不出来的原因,想想一年半载后,华中和国中华文科老师缺乏的问题加剧,任谁都笑不出来。
华文科师资短缺造成的影响不是一时的,并且会形成恶性循环。过去多年来没有通过有效的机制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造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现在我们终于也尝到了苦果。
政府中学华文科师资不足,母语班就无法有效的运行;学生在此情况下开始对华文科失去兴趣和能考好的信心,乾脆在SPM及STPM中弃考华文;如此一来,师训华文科也招收不到符合资格的学员,日复一日的循环下去,华小的师资继续不足、在退休老师比新进老师多的情况下,政府中学的华文科老师又更少了……。
董总主席陈大锦最近提醒,2020年的数据显示,在政府中学里,服务年资31年至40年的华裔老师人数占74.16%,服务年资1至5年的老师人数只占22.17%;这意味着,超过70%的华文老师将在这几年里陆续退休,政府中学的华文老师将出现断层,而单单在去年,就已经缺少两百多名华文老师。
教育界前辈告诉我,华文科师资荒的问题必须由华裔老师来填补,要有更多华裔老师,就必须鼓励学生报考华文,而更重要的,教育服务委员会愿意针对需求来填补空缺;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和社会必须回到尊师重道的那个年代,提升老师目前的社会地位。
另一个造成师资荒的原因是,许多老师选择提早退休。
在当天的谢师宴上,筹委会主席林汶珊公开向老师们喊话:“不要提早退休!”
这句话,道尽了教育界目前的困境,以及老师们对现实环境的失望和不满。社会人士对教师行业缺乏尊重、工作量的增加、网络上的霸凌和负评,积累了老师心里的不满和压力,提早退休似乎成为了最后的解药。
教育部解决问题的手法是很粗糙的,例如,把会中文的非华裔教师派到华中甚至是华小,就以为解决问题了。其实,空缺是填了,但却用了不对的人,导致华裔学生的中文水平不断下滑。
华文并不只是一种沟通语文,也是一种让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从北京外国语进修中文回来的非华裔老师,中文讲得再好,也没有中华文化的底蕴,无法通过这种语文来发扬华人文化。
我本身毕业于政府中学,在中学时有幸遇到一名非常尽责且优秀的华文老师,让我在母语班认认真真的学华文,考华文。而这名老师后来出任马大中文系主任,而我这个理科生也因为对文字的兴趣,而当上了新闻记者。
回想起从前,我们对老师们的尊重和敬畏,老师对我们的督促和严苛,是促使我们不放弃母语、报考华文、成人成才的其中原因。
今天,中文报希望跟华团、华教人士和家长们一起来推动尊师重道、关爱母语教育运动,让我们回到那个读华文、考华文,一个都不能少的年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