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好像總是習慣了,將那些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助益的事情,全數歸類進“不重要”的分類裡。求學的時候,對成績沒有顯著幫助的事就不重要;工作的時候,對盈利沒有直接影響的事就只是白日做夢。若是耗費時間在其之上,就成了虛度光陰,免不了遭受旁人的不滿或是輕視。
這件事似乎逐漸成了社會的一條潛規則——不要做沒用的事情,不要說沒用的話,不要有沒用的想法。久而久之,許多事情被劃分了等級,只有站在頂端的那一些,才有資格被稱之為“夢想”。
ADVERTISEMENT
我生活在這樣的規矩裡,彷彿戴上了“探測功能性”的眼鏡。讀一本書,要在意它能否給我的學業、工作帶來益處;給親戚家的小孩買玩具,也要注重玩具是否能夠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
趁著開齋節連假,我打算進行一年一度的“大工程”——收拾書櫃。打開書櫃時我才發現,擺在外層的書本,不知不覺全都被工具書所填滿,而那些我曾經很喜歡的遊記、小說、圖冊,已經很長時間都不曾被人翻閱了。
雖然在櫃子裡不會落灰,但我就是覺得它們都蒙上了一層灰灰暗暗的顏色,沒有了“生命”。聽起來可能很好笑——書本有什麼生命?但我總固執地認為它是有生命的,在那些文字、插圖底下,藏著的都是創作者的情緒,或洶湧熱烈、或隱忍小心,但是它始終都有那麼一絲“人味”。
翻了翻我曾經看了無數遍也不膩的小說,我突然想起,曾經的我也屬於感受力比較強的人。窗外灑進來的陽光、樹葉被風吹過時發出的細微聲響、電線杆上跳躍的小鳥、路上來往的行人及車輛……能夠靜靜地感受身側的一切曾經是讓我最享受、最放鬆的事情。
未必時時都那麼重要
那時候,我所有的幸福與滿足,都源自於“自由”。自由地放空、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感受。而這種幸福,近乎全數來源於那些“不重要的事”——陽光、大樹、小鳥、行人、車輛。這些事情對我的人生並沒有直接的幫助,但是當我感受它們的時候,我很快樂。
就像我愛不釋手的小說、遊記、畫冊,他們對我的工作未必有直接的幫助,但是沉浸在它們的世界之中時,我能被小說的情節、遊記的照片及文字、畫冊的細膩精巧帶著暫時飛出這個世界,感受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美。
而當我的心擁有這樣一個放鬆的機會,我就能更有韌性,繼續往下走得更遠。就像橡皮筋,繃得越緊,斷得越快,適度的放鬆才是長久走下去最重要的一環。我想,不重要的事,其實也並非真的不重要;而那些重要的事,或許也未必時時都那麼重要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