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垃圾轉化為再生能源,雪蘭莪將會在2025年建設第一座垃圾焚化爐,一則解決日益缺地埋垃圾,二來通過垃圾焚化生產再生能源。
報道:本刊 張露華
圖:本報資料中心、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垃圾處理是雪州一個很大的問題。雪州行政議員黃思漢透露,不光是垃圾土埋場面臨滿患,土埋場的地點偏遠,工人在市區清理垃圾後,垃圾車必須長途跋涉把垃圾載到土埋場,途中所製造的碳排放量,影響國家減碳的努力。
為此,雪州政府將在垃圾處理上大刀闊斧,通過改善垃圾處理方式來達到減碳與生產再生能源目標。
黃思漢表示,短期目標是區域化垃圾車路線,重新規劃垃圾車運作,縮短垃圾車的車程,進而減少碳排放。目前雪州共有約1000輛垃圾車,每輛垃圾車一天的路程可能多達幾百公里,從在指定地區收集垃圾後,載到而欖土埋場,路程中製造很多碳排放。
“在區域化計劃下,這些垃圾車還是照常到負責的地區收集垃圾,然後載到一個轉運站,再由大羅裡把垃圾載到土埋場,這樣就能減少垃圾車的行駛時間與路線,減少碳排放量。”
未來,垃圾焚化爐取代垃圾土埋場
他表示,除了垃圾車長途行駛所製造的碳排放,民眾也忽略了傳統垃圾土埋場的碳排放量是非常大的,而雪州已經不適合再撥地建垃圾土埋場,因此現代化垃圾處置法是迫在眉睫,那就是垃圾焚化爐。
“州政府希望可以在2025年落實第一座垃圾焚化爐,除了解決垃圾問題,也可以把垃圾化成資源,在焚燒垃圾過程中轉化為再生能源,可以做到減碳,也減少空氣汙染。”
黃思漢強調,垃圾焚化爐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若能生產更多的再生能源,就可以減少依賴煤炭發電。
不過,他提到,發達國家的垃圾焚化爐都是建在市中心,以減少垃圾車行駛路程,進而降低處理費。但我國人民現在還無法接受這個概念,所以第一座的垃圾焚化爐會建在現有的土埋場附近。
他直言,很多人現在還有錯誤觀念,認為焚化爐排放的氣體有毒,但其實它排放出來的氣體,比我們周圍的空氣更加乾淨。如臺灣的焚化場,裡面還建設了運動設備,開放讓民眾使用,以證明焚化爐排放的氣體是沒有問題的。
2050年零碳排放是聯合國的目標,也是馬來西亞的目標。州內很多業者已經用不同方法響應減碳,尤其是物流業,一些公司已經試驗性使用電動車,逐步取代傳統的汽油交通工具。
他解釋,因為物流業是國際化業務,如果不達到低碳排放量目標,就無法與外國企業做生意,否則就要花錢買碳信用,所以很多物流公司都朝向減碳努力。
州政府也在公共交通這方面大力提升,今年會推出一個新的公交概念,提升不侷限於巴士或鐵軌交通,也會增加步行道,讓公交網更行動化,進而鼓勵更多人使用公交系統。
“可以預見未來碳信用將成為政府的收入來源,從大自然(森林或綠肺面積)、公交使用率、再生能源使用率,都是可以轉換為碳信用。而這些不但是我們可以做的,企業甚至民眾都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達到減碳,甚至賺取碳信用。”
【呼籲通過《應對氣候變化》法案】
雖然已經卸下官職,但仍心繫環境議題的氣候變化、能源、環境、科學與科技部前部長楊美盈認為,減碳是全民應該要做的努力,但更迫切的是通過《應對氣候變化》法案,成立一個能夠協調政府各級部門及社會不同階層的氣候行動機構,繼而有效執行所制定的各種政策。
也是雪州蒲種區國會議員的她表示,減碳只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其中一項努力,大馬是一個小國,每年碳排放量為2.72億噸,只佔全球碳排放量的0.78%,所以即使我國大幅度減少碳排放,也不會對全球碳排放量產生太大影響,反之應對氣候變遷方法,更是我們迫切需要的。
“大馬要在2030年達到減碳目標並不難,因為我國在簽署《巴黎協定》時,承諾自主減排貢獻目標(NDC)是到2030年國家碳排放強度降低45%,目前我們已經將主要溫室氣體的碳強度降低了30%以上,加上我國現在已經邁入服務業為主的國家,所以這目標是沒有問題。”
不過,楊美盈提出一個看法,就是我國轉型轉得太快,製造業還未進入成熟階段就轉型到服務業,轉型過程承接不上。若國家要邁向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最好的方向應該發展高科技綠色產業,開創低碳足跡新商機。
她解釋,大馬目前還沒有《應對氣候變化》法令,很多事情,包括如何推動減碳計劃就如皮球般被各部門互相推搪,而部門官員也不知道事務分配方向。
“幸好私人界自發性的推動,如馬來西亞交易所自願性推動碳信用交易所,國內大企業也積極配合,才能在去年落實碳信用交易。”
她強調,目前的碳信用交易是自發性質,缺乏統合單位,源頭還是回到沒有法令控管。她形容法令猶如母體,有了母體之後,一切的計劃與執法都有依歸,各單位必須各就各位,才能更有效推廣碳信用與再生能源。
氣候危機迫近,大馬人看到了嗎?
如今她最擔憂的是,我國從上至下沒有意識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不難發現這兩年即使降雨量正常,國內卻經常發生水災,伴隨而來的還有健康問題、糧食危機、水平線升高等問題,但我國還沒有一套骨架去應對,所以現在是迫切需要周詳系統去應對氣候變化。
“雖然全世界都在提倡減碳,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卻指出,全球碳排放量比我們想像中更高,主體還是應對氣候變化,所以通過應對氣候變化法案是眼下最重要的,缺乏法令一切行動都無法推展。”
楊美盈早在2019年擔任部長期間,就致力推動設立應對氣候變化法案,但隨後因為民聯政府垮臺,經歷國盟政府到現在的大團結政府,再加上疫情攔路,使到法案遲遲無法拍板定案。她直言,減碳,更直接受惠的是經濟層面,而不是政府;它創造了就業機會,推動綠色計劃,參與公司的環保形象,帶動綠色經濟。但最終減碳的目的,也是為了應對溫室效應與氣候變化。
她認可,私人界推動減碳(如馬來西亞交易所推展碳信用交易),民眾參與節能(太陽能、雨水收集系統)是大家的共同責任,然而這些努力只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部分,只有落實應對氣候變化法令才能完成整幅拼圖。
【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量,鐵道領域舉足輕重】
馬來西亞鐵道發展公司首席執行員(CEO)哈斯尼哈侖在去年一場鐵道建設論壇中提到,大馬要在2050年做到零碳排放量,鐵道領域業者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他表示,鐵道業者的減碳,不只是從載客量累計碳足跡,基本建設上就應該加入減碳元素,如燈光照明可以用太陽能系統,使用節能LED燈,屋頂要有良好採光設計,善用自然光;車站內的電梯具備智能系統,有人使用時才操作,以節省能源。
“再者,也可以使用雨水收集系統供衛生間使用,車廂可以用太陽能再生能源,為車廂的燈光及冷氣設備供電。不過現階段還不能使用太陽能驅動火車,因為火車需要很強的電力來發動。”
哈斯尼表示,為了確保國家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目標,不但要鼓勵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鐵道業者必須從基本建設開始減碳。他認為,現階段更重要的是給鐵道業者提供培訓與提高減碳意識,讓業者學會如何量度碳排放量,否則只是空談減碳,卻不知如何計算碳排量。
他表示,該公司已經與國際綠色趨勢駕駛艙(International Green Trends Cockpit)合作,為國內鐵道業者提供永續鐵道發展框架,讓大家知道該怎麼做(減碳)。
“目前我們都不知道要怎麼做、要怎麼量度碳排放,所以培訓是非常需要的。”
減碳真的能賺錢?
詢及鐵道公司如何通過減碳賺錢時,哈斯尼表示,馬來西亞交易的碳信用交易平臺,讓本地工業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碳信用交易。國際碳信用價格是每度29美金,而大馬定價為每度約5美金,之後再漸進程序提高。
“如果今天有一列火車開去東海岸,當列車進入森林地區,我們需要計算森林有多少棵植物,這些植物可以釋放多少氧氣,從而計算碳足跡。好比雨樹釋放的氧氣是最高的,每公尺可以製造2萬7000克氧氣價值;當坐滿搭客的火車經過森林時,可以將火車所製造碳排放抵消掉,若還有額外的碳信用,就可以拿來做碳交易。”
對於做國際貿易的公司而言,碳信用更是未來經商的重要條件。哈斯尼以國油為例,當國油要把產品外銷,但公司碳排放量不符合標準,必須從碳交易平臺購買碳信用才能繼續交易。
“還有霹靂州珠寶(Chemor)也有一家做箱子的工廠,它們的產品外銷至歐洲,但因為不符合碳排放規格,產品無法外銷。如今這些公司可以通過購買碳信用,繼續做國際貿易。”
哈斯尼表示,碳排放量的計算法是從原材料開始直到客戶收到產品為止。假設一家工廠設在市區,工人從加影駕車去上班,碳排放量是2%。但如果工人都搭火車上班,減少了原本每天去市區的車輛,就可以抵消員工駕車去上班的碳排放量,進而把額外的碳信用放到市場買賣。
“這也就是說,公共交通載客量可以通過抵消碳排放量,把額外的碳信用變黃金。”
延伸閱讀: 【碳減賽黃金/01】大馬遍地黃金 太陽能,能! 相關稿件: 【Tanah Air水土治理/01】氣候危機風暴在飯碗裡湧動 【Tanah Air水土治理/03】垃圾島 馬來西亞被汙染的縮影 【電動車前景/01】環保面前 電動車登場燃油車退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