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父母親和孩子在真實世界裡的良好溝通,才是阻止孩子們在虛擬世界裡迷失的最好辦法。
隨著網絡的覆蓋面越來越廣,今天已經幾乎沒有人不用網絡工具,尤其是城市人口,相信是近乎百分之九十,都擁有電郵及社交媒體賬號。早前沒有使用電腦或智能手機者,頂多就是被人視為“落伍”,但隨著越來越多項目都必須使用網絡才可以進行或使用後,沒有使用這些智能設備,就已經不止是落伍的問題,而將會是無法操作很多事項了。
ADVERTISEMENT
而父母長輩等對孩子使用網絡設備的態度,也已經漸漸的從反對、監控,到今天的“沒有意見”了。這顯然是因為長輩們也認同網絡化是大勢所趨,就像當年信用卡、提款卡的使用,大家也是從起初的不信任、質疑,到後來的普遍化。
然而有異於過往各類新事物對生活習慣的改變,網絡世界所製造出來的虛擬空間,除了帶來工具使用上的方便,卻也因為更具私密性,而對正在創建人格和價值觀的青少年,將形成一個無人指導也無從督導的成長期,這顯然是一件極為不良的事件。
美國政府醫療總監在一份諮詢報告中就發出了警告,指社交媒體會嚴重損害年輕人,尤其是少女的心理健康,並呼籲科技公司為處於大腦發育關鍵階段的兒童提供保障。根據這份報告分析,社交媒體將會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的驅動和催化劑。
其實家長目前看得到的,更多的是一些表象上的問題,例如沉迷於社交媒體對青少年造成飲食、外出交際及睡眠等顯性危害。只是這種現象通常也會同樣出現使用網絡工具的成年人世界上,很多家長也就簡單的視之為一個成長期的“過度”,卻忽略了社交媒體不可控的各類內容,在無形中影響青少年的心理,才是這些社交媒體最為危險的危害影響。
而根據該報告顯示,社媒內會對青少年產生社會性的攀比和自卑,尤其是在青春期女孩之中,更會使到她們面對心理健康問題,例如抑鬱和焦慮症風險增加一倍。虛擬世界的支持成為他們獲得認同和存在的所在,但相對來說也是致使他們更容易崩潰的癥結。
如何防範兒童或青少年接觸不良訊息,在網絡世界是困難的。媒體公司也許有認真配合,但他們如何監督並確保屏幕另一端的使用者是誠實的,還是隻能靠屏幕上那類似“你是否已18歲”的按鍵判定。通過虹膜或指紋判定也許可以,但在歐美恐怕又會涉及隱私問題。相較之下,對兒童的監管也許還是容易很多的,反而是叛逆期的青少年才是嚴重問題。
問題其實回到社交媒體平臺如何管理內容,但有異於實體的訊息傳遞,我們不以為這些平臺可以進行良好監督,單單就最近臉書上層出不窮,借用星洲日報、大眾書局等招牌招搖撞騙的廣告,大概不難看出這些平臺的監管力度如何了。
也許父母親和孩子在真實世界裡的良好溝通,才是阻止孩子們在虛擬世界裡迷失的最好辦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