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疫情肆虐的陰影,當所有活動都恢復正軌,飆車族也彷彿從地底裡爬出來重新活躍了,在夜黑風高的周未凌晨聚集競技,從速度中追求快感。
特別報道:專案小組
ADVERTISEMENT
揮別疫情肆虐的陰影,當所有活動都恢復正軌,飆車族也彷彿從地底裡爬出來重新活躍了,在夜黑風高的周未凌晨聚集競技,從速度中追求快感。
他們競速、蛇行、闖紅燈、快速切換車道、鑽車縫、逆向行駛……,只要一個失手,分分鐘導致死傷之外,更是讓民眾感到憤怒與不安,深怕被殃及無辜。
飆車族猶如交通毒瘤,儘管執法單位不時展開取締行動,但飆車族並沒有收斂,有時還挑戰警方的耐性和容忍度;警方也不是省油的燈,在取締飆車族時,會命令他們推著摩托車走幾公里到警察局接受盤查,感受歡樂所要付出的代價。
為何飆車活動取締不盡?為何明知道一失足成千古恨,為何偏要向死神挑戰?飆車的遊戲規則又是什麼?
警方飆車族“抗戰40年”
警方形容這是他們和飆車族的“抗戰40年”。
警方加大力度取締不斷,飆車族則是後浪推前浪;以前的飆車族純粹追求速度,測試摩托車性能,從突破極限中找到刺激;如今的飆車族趨向有組織的活動,動機是尋歡作樂,贏取獎金,以各種特技贏取歡呼聲來肯定自己。
根據警方多年經驗以及數據,以及數位飆車族接受專案小組訪問透露的心聲,可以得出結論:飆摩托車一族(Mat Rempit)的冒險行為,除了為尋求刺激及發洩,最大因素是結交一群喜愛飆車的朋友,從而取得認同與歸屬感。
飆車,不僅是公路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家庭問題、教育問題、家教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加強教育和輔導,交通部也準備修改1987年陸路交通法令,以加重飆車的刑罰,而且不止飆車族會受對付,觀眾、未成年飆車者的父母,協助改車的車行,也要受到懲罰。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不是社會的錯……
80%飆車族 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飆車族特別是青少年的從眾心理。
新山斯里阿南副警區主任羅斯蘭花了3年時間研究,向逾300名飆車族進行問卷調查,獲取了以上的結論。這些青少年的年齡是介於16至27歲。
研究發現,形成大馬的飆車文化主要並非政府或社會所造成,而是受到朋友影響才是最主要因素。
羅斯蘭接受星期天頭條專案小組訪問時表示,80%的飆車族是跟著朋友一起飆車,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的意志力較為薄弱,缺乏明確目標與方向時,容易隨波逐流,一旦結交的同儕是飆車族,就會尾隨他們在街頭橫行飆車。
目前很多人把飆車的原因歸咎於政府、執法單位、家人,甚至社會,但這些受訪問的飆車少年,90%坦承是受到朋友的影響。
應多關心子女
羅斯蘭說,很多時候是父母在外頭忙著工作,疏忽了與孩子的溝通問題,家中的摩托車便成為孩子以身試法,參加“驚險演出”的工具。
“父母平日應多關心子女,特別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好好溝通,瞭解子女的想法和結交的朋友,及時解決孩子面對的困擾,避免他們用錯方法解決問題,造成許多遺憾。”
羅斯蘭所接觸到的飆車族,最小年齡12歲,其餘是中學生、就業的24歲青年,也有輟學和失業的飆車族,一心想從別人的掌聲中獲得滿足感。
80%巫裔 男性居多
飆摩托車族一般分成兩大類,由飆車群體的“大哥”籌辦賽事,在指定日期、時間和地點,上演現實版的“速度與激情”;另一類則是隨機行動,即三幾好友一時興起,在馬路上逞英雄。
羅斯蘭坦言,飆摩托車族群有80%是巫裔,以男性居多,女性佔極少數。
“當中大部分是享受在公路飛馳的快感,一些則喜好追求刺激,或宣洩壓力與情緒,或愛出風頭。”
他說,飆車族常透過手機、網絡或口耳相傳約定聚集,時間通常為夜晚,地點多為筆直寬敞的高速大道,同時以豐富獎品吸引參與者,如昂貴摩托車、高額獎金、娛樂活動等。
在大道高速亂竄的危險行為外,不少飆車族學會空手騎車、翹單輪等危險動作。有的飆車族還會改裝摩托車,加速時會發出高分貝刺耳噪音,或車尾燈或車身裝上五彩繽紛變化的燈飾,讓飆車時有聲光效果。
羅斯蘭說,飆車族也參雜不良少年和幫派分子,除了違反交通法規行為,其他諸如競速賭博、販食迷幻藥與毒品等的犯罪行為亦成為一大社會問題。
飆車撞死女警長
16歲少年 悔恨一生
羅斯蘭本身接觸過一起個案,一名16歲少年在飆車時,撞死了一名女警長,少年過後被捕歸案。
“我在扣留所與少年對話時,他一直流眼淚,懊悔不已。我相信他很後悔參與飆車,然而為時已晚,這將成為少年內心難以抹滅的傷痛,陰影也揮之不去。”
羅斯蘭披露,飆車族往往心存僥倖態度,而且缺乏法律常識,很多飆車被執法單位收押的青少年,並不曉得自己的行為觸犯法律。
“這些青少年飆車肇事犯了法,肯定無法繳付高額罰金,結果由父母親承擔。一些家長哭訴沒有能力付罰金,又擔心孩子坐牢,一時間不知所措。”
成為飆車黨的原因
- 受朋友慫恿或家人影響
- 缺乏家人引導
- 被豐富獎金吸引
- 覺得威風凜凜
- 渴望掌聲與喝彩
- 尋求同伴的認同感
- 宣洩壓力與不滿
- 想超越速度極限
滅“英雄本色” 教育著手
羅斯蘭:與學校配合宣導
報道:李桂萍
攝影:陸家明
飆車行為雖是警方嚴打的目標之一,但此現象難以根絕。連串的執法行動無法完全打擊非法飆車,要滅掉飆車族的“英雄本色”,羅斯蘭認為最重要的是從教育著手。
新山斯里阿南副警區主任羅斯蘭指出,除了法律加大對飆車族處罰力度,警方積極取締和勸導之外,也希望判處飆車族社會服務令可以起警戒作用,讓他們反省錯誤並痛改前非。
他表示,警方配合學校等單位向中學生進行向飆車說“不”的宣導講座,政府也採取多項相關的醒覺運動,透過這些舉措讓飆車青年瞭解飆車的危險,提醒他們珍惜生命。
將自己研究集結成書勸導
羅斯蘭將自己研究飆車族課題寫成文章,再集結為《REMPIT–BARAH DALAM MASYARAKAT SALAH SIAPA?(飆車族──社會毒瘤,誰的錯?)》一書,同樣抱持教育勸導理念與初心,希望通過這本書,讓社會起警惕作用,挽救青少年別淪為“馬路英雄”。
現年53歲的羅斯蘭酷愛寫作,他為本地馬來報章撰寫社會課題文章,去年考獲馬來西亞開放大學的文學博士學位。他以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伊塞克·阿耶茲(Icek Ajzen)教授所提出的計劃行為理論(TPB)為基礎,在書中闡述飆車族的各項行為意向等研究成果。
他說,要遏止飆車確實有困難度,而青少年可以說是成長髮展的一個重要黃金時代,處在一個需要教育,培養和保護的時期。
對於青少年的犯錯,羅斯蘭認為應給予他們改過機會,以及結合執法部門、政府、民間組織力量,擴大預防犯罪宣導,輔導及鼓勵少年從事正當休閒活動,為協助行為偏差青少年走上正軌盡一分心力。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