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7日訊)高教部前副部長拿督斯里何國忠說,馬中兩國擁有從經濟到教育、文化的蓬勃交流發展,並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經歷過去數十年雙邊民間、政府間不懈努力,通過精誠對話才促成現有的成果。
他說,這些都是在雙方相互理解及相互尊重基礎下,取得的成就。
ADVERTISEMENT
何國忠也是馬大中文系特聘教授。他昨天在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中馬作家學者交流座談會”開幕儀式上致詞時說,他在馬中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上,曾有機會參與其中,見證雙邊促成親善交流付出許多努力。
這次座談會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及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聯辦,主題為“文化化互鑑、美美與共”。主持人為新紀元大學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院長兼馬來西亞華人作家協會副會長伍燕翎。
賀耀敏:須關注亞洲文明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兼中國經濟史研究學者賀耀敏說,必須關注亞洲文明,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亞洲可以預先是未來世界經濟中心,這是沒有辦法拒絕的現實,40年前的亞洲和現在的亞洲有很大的不同。
他說,這些年來,中國崛起可能是未來30年或更長的時期最重要發展事件,會改變世界的格局,希望亞洲文化、東方文明和中華文明在未來有更大的發展。
戴小華:90年代文學交流豐富
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會務顧問戴小華說,1990年受中國邀請,當時中馬兩國民間仍不能自由往來,獲得機緣成為第一位進入中國訪問的“文化 使者”,展開許多文學和文化活動。
她說,在1991年促成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訪華行程,同時促成中國著名後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及小說家王安憶來馬公開巡迴演講,90年代可說是熱鬧的文學世代,在1997年她和雲裡風也促成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協與本地作協的互訪計劃,這些都留下了馬中文學交流豐富的足跡。
劉震雲:國際書展扮演重要角色
另外,中國著名作家兼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劉震雲指出,不管在北京或吉隆坡舉行的國際書展,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對作家、企業和出版人提供更進行深入交流的平臺。
他說,文化和文學交流,在世界各地都是最實際方式交流,尤其當今社會分歧特別多,地緣、社會形態、宗教等,要克服這些情況,通過文學交流,可以關注生活、經濟甚至靈魂層面,因為對人類有感情,對往事有感觸,所以產生了文學。
許友彬:兒童文學曾享“黃金10年”
紅蜻蜓出版社創辦人兼馬華兒童文學作家許友彬說,馬華兒童文學最輝煌的時期是2006至2016年的“黃金10年”,當時推出的兒童長篇小說銷售可達3萬本,但目前只能達致3000本,有明顯的落差。
他說,這情況可能是受到手機盛行所致,而且本地沒有指定的假期讀本,不像中國通過學生閱讀量計劃建立兒童閱讀習慣,本地沒有這個機制,使到閱讀率下降進而影響兒童文學的發展,下一個兒童文學的黃金時期可能是童詩,因為符合兒童的閱讀選擇。
參與會談的馬中作家尚有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兼遼寧文學館館長薛濤、中國廣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兼廣西民族大學教授東西(田代琳)、廣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兼廣西民族大學教授丁墨、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秘書長劉育龍、作家龔萬輝及兒童文學協會會長黃先炳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