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9:31pm 28/05/2023

丰收节

婆罗洲

吉隆坡中央艺术坊

丰收节

婆罗洲

吉隆坡中央艺术坊

隆婆罗洲原住民节迎7万人 沙砂丰收节 跨海同庆

陆世敏报道 陈敬晖摄影(部分照片取自BNF脸书)
一连三日在中央艺术坊举行的婆罗洲原住民节,旨在促进马来西亚的多元性,并支持首相推出的昌明大马理念。

沙砂,曜耀;浓浓东马情,悠悠大马心。

配合沙巴和砂拉越丰收节,今年5月份一连三日在举行的婆罗洲原住民节(Borneo Native Festival),让无法回乡的东马子民一解思乡之情,也让西马半岛的人民跨过南中国海,了解绚烂多彩的婆罗洲文化,跟东马人一起欢庆丰收节!

ADVERTISEMENT

拥抱多元促进旅游业

去年首次举办的婆罗洲原住民节,吸引约2万5000名游客前来,今年则吸引7万2666人参与其盛。

这项活动旨在推广吉隆坡的东马人文化,培养人民多元化的重要性,同时促进国内旅游业。

活动现场设有沙贝琴比赛、选美比赛、创意舞蹈比赛、文化论坛和文化游行等活动。其中从独立广场走到中央艺术坊的文化游行活动,更是原住民节的重头戏。

文化游行是今年新增的活动,队伍大多由砂拉越和沙巴原住民组成,借此促进马来西亚的多元性,并支持首相推出的昌明大马理念。

法迪拉在活动上与沙砂原住民进行交流。
主办方:推广婆罗洲文化

提及“婆罗洲原住民节”的发起缘由,主办单位吉隆坡Sukaseni协会主席拉菲沙兹万说,这场活动主要是向半岛人民介绍婆罗洲当地文化,并与无法返回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人,一同欢庆丰收节。

他期望这场活动能够吸引来自不同宗教、文化、社区和年龄阶段的大马人踊跃参与。

“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因为很多人来询问东马的手工艺品和产品,包括纺织品、藤制品、食物和饮料,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它让我们有机会宣传婆罗洲的东西,原住民节的欢乐气氛,为社区带来更多意义,因为我们能与其他大马人分享丰收节的精神。”

他说,该活动灵感来自于生活在吉隆坡的砂拉越人和沙巴人,他们在这里谋生计的决心、才华和技能。

“现场大概有84个摊位,包括手工艺品和传统美食。”

主办单位亦与砂拉越大学、马来西亚历史学会、国家文化艺术学院(ASWARA)和国立大学合作,在3天活动里举行论坛和创意工作坊。

现场处处可见穿着原住民服装前来参与活动的访客。
特色产品尽显创意

“Boleh bah kalau kau!”

当询问现场摆摊的莉莉,是否可以接受访问时,她笑容灿烂地这么回应,让我愣了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如果是你,那没问题’的意思,是沙巴日常打招呼会常用到的语言。”她笑着解释,然后拿起摊位售卖的一个杯子,向我展示上头写的“Boleh bah kalau kau”。

原来,这是她摊位的其中一个特色产品——写着沙巴马来语的马克杯。

“那你们的摊位名字,Mosongon Collection的‘Mosongon’是什么意思?”我好奇又问了一句。

“这是瓜拉班尤(Kuala Penyu)塔达那族(Tatana)的母语,意思是美丽。”莉莉如是解释。

从后来的谈话中得知,原来她是卡达山人,后来嫁到西马。她来这里摆摊的目的,是想要让更多西马人知道,沙巴人是怎样庆祝丰收节的。

除了马克杯,莉莉的摊位上还有售卖峇迪布和串珠所制成的各种商品,让我们看到传统手艺逐渐现代化和创意化。

莉莉(左)和友人一同摆摊,售卖自己亲手制作的峇迪和饰品。
传统手艺注入活力

来到一个叫“Vuhanut”的摊位,我的好奇心又被挑起,忍不住问摊主:“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同样是卡达山人的杰森拉本达回答:“在卡达山的神话里,这是蛇的意思。

“蛇有重生的意思,这就是我选择它作为品牌名字的原因。”摊位上,摆放的是他用手工锻造所制作的创新饰品,独具匠心。

杰森说,他的父亲是华嘉混血(Sino-Kadazan),母亲是菲律宾人,因此他的设计灵感源自菲律宾、婆罗洲和巴厘岛。

“我们有相似的文化,但现代化让我们的传统逐渐消失。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手工,让沙巴的传统手艺注入活力。”

这是杰森第二年参与原住民节,他形容,这是沙巴和砂拉越人分享自身文化和产品的绝佳平台。

萨普图耶(左)向记者展示色彩缤纷的砂拉越千层糕。
亚答糖雪糕千层糕受欢迎

来自砂拉越的阿尤娜尤索夫和萨普图耶,分别在活动节上售卖亚答糖(Gula Apong)冰淇淋和砂拉越千层糕,广受欢迎。

阿尤娜说,她所售卖的亚答糖冰淇淋没有添加任何白糖,让半岛人不必去到砂拉越,就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亚答糖冰淇淋。

亚答(Atap)糖,或者马来人口中的“Gula Apong”,普遍可见于砂拉越海岸线的亚答或泥芭树(Pokok Nipah)。

萨普图耶说,一般她只在古晋摆档,趁着吉隆坡举办婆罗洲原住民节,她特地从砂拉越飞过来,向西马顾客介绍色彩缤纷的当地千层糕。

砂拉越千层糕可说是当地代表糕点之一,深受各族的喜爱,是佳节招待亲友的精致美食。

法迪拉与摊贩游客交流

副首相兼砂盟柏特拉再也国会议员的拿督斯里法迪拉尤索,现身婆罗洲原住民节,与摊贩和游客进行交流。

陪同者尚有经济部副部长兼沐胶区国会议员哈妮法,他们在现场逗留约30分钟。

哈妮法:研究提高文艺产业经济潜力

哈妮法说,政府将研究最合适的机制,以提高我国文化艺术产业的经济潜力。

她在现场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这项研究将涉及选择马来西亚为主要目的地的外国游客。

“这将是会要研究和实施的事项之一,重要的是从游客的角度了解他们偏好的目的地,以及如何进行营销。

“虽然这些策略早前已经落实,但还是可以加以改进,以便能吸引更多游客。”

哈妮法说,在大马半岛推广沙巴和砂拉越文化,能为东马当地企业家带来更多经济机会。
了解东马最佳途径

若没有去过沙巴和砂拉越,前来婆罗洲原住民节,是西马人民了解东马的最佳途径。

哈妮法认为,此前不曾到访沙巴和砂拉越的人民,或许未必能了解两个州属与西马的不同。

“然而,他们一定会为东马的独特文化所着迷。这些传统文化,我们一直保留至今。”

她补充,在大马半岛推广沙巴和砂拉越文化,不但能为东马当地企业家带来更多经济机会,还能缩小不同区域种族间的差距。

尽管沙巴和砂拉越已逐渐走向现代化,但丰收节仍然是当地原住民欢庆的主要传统节日。

今年迈入第二个年头的婆罗洲原住民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

沙砂丰收节由来:

●沙丰收节(Pesta Kaamatan)

沙巴主要盛产水稻,每年5月30日和31日会庆祝丰收节。这是卡达山杜顺人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也是一个纪念稻神班巴拉雍(Bambarayon)的特殊日子。

相传天地新生时,神祗基诺甘(Kinorohingan)和妻子苏明渡(Suminundu)有个漂亮的女儿胡米诺敦(Huminodun)。原本他们居住的地方粮食丰盛,却因一场持久的干旱而颗粒无收,天下一片荒芜。

为解救子民饥荒问题,基诺甘被迫牺牲他的女儿,胡米诺敦尸身产生各种植物种子,成为卡达山杜顺族群的主要食物。

由于胡米诺敦的部分尸身产生水稻种子,因此人们相信里面藏有稻神班巴拉雍。自此之后卡达山杜顺人民开始庆祝丰收节仪式,除了感谢基诺甘和胡米诺敦的牺牲,也希望未来生计能够越来越好。

沙巴丰收节自1960年开始被列为公共假期,而该州第一任首席部长敦弗亚史蒂芬是负责提出相关建议的人。

●砂丰收节(Hari Gawai)

砂拉越每年6月1日和2日庆祝丰收节,通常被称为“达雅丰收节”,是伊班族、比达友族和乌鲁族的节日。

砂拉越丰收节在伊班语中被称为“Ari Gawai”,而在比达友语种则被称为“Andu Gawai”,并于1965年正式被列入公共假期。

在这之前,英殖民政府只把6月1日列为“砂拉越日”,直至砂拉越独立才被更名为达雅丰收节。

这个节日蕴含着祝福、和谐、寄托和幸运的意思。根据历史记载,丰收节代表着稻田收割季节的结束、稻谷播种季节的开始。

另外,砂拉越子民也借着节日,寄望未来的一年不会有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

用串珠制成的项链和饰品,让我们看到传统手艺逐渐现代化和创意化。
婆罗洲原住民节标志
马克杯上写着的“Boleh bah kalau kau”,是沙巴常见的问候语。
传统舞蹈是沙巴和砂拉越原住民不可或缺的特色之一。
活动现场带来各式原住民传统舞蹈,让游客领略东马文化之美。
阿尤娜(右二)售卖的亚答糖冰淇淋,深受顾客的欢迎。
文化游行是今年原住民节新增的活动,队伍大多由砂拉越和沙巴原住民组成。
沙贝琴是砂拉越原住民传统乐器,自古承载族人对未来的希望,是心灵的寄托,也是族人的骄傲。
从独立广场走到中央艺术坊的文化游行活动,是原住民节的重头戏。
卡达山-菲律宾混血的杰森,视发扬传统手艺为己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