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9日綜合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鄉週一早公佈,神舟十六號準備於週二(30日)早上9時31分發射。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太空人將執行是次載人飛行任務。
目前,3人狀態良好,負責發射任務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地面系統設施設備運行穩定,發射前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運載火箭長征二號F遙十六即將開始加註推進劑。
ADVERTISEMENT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經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5月30日9時31分發射神舟十六載人太空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將會是中國航天史上首個由三類太空人組成的乘組,亦是中國首次有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執行飛行任務。
神舟十六號乘組是中國太空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迎來的首個乘組,神舟十六號三名太空人,在升空前一天才首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亮相。
景海鵬四次飛天創紀錄
56歲、擔任指令長的景海鵬,對上一次升空是2016年,今次已經是第四次“飛天”,創下中國航天紀錄。
也是今次神舟十六號指令長景海鵬說:“我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當一回先鋒,再打一場勝仗,讓浩瀚太空再次見證一名中國航天戰士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這7年我沒有耽誤過訓練,每天晚上十二點前沒有睡過覺,週末也幾乎沒有休息,已經4年多了都沒有回老家看望過年邁的父母。”
朱楊柱為航天駕駛員
景海鵬今次將有比他小20年的朱楊柱和桂海潮與他一同圓夢。他們三人除了是至今最大年齡差的乘組,更是首個乘組同時包含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與載荷專家三個類型的太空人。
景海鵬作為航天駕駛員,負責任務指揮、組織協調天地聯絡等工作,他還會與同樣來自航天員大隊的朱楊柱負責直接操縱和管理航天器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
朱楊柱出身陸軍,2020年作為航天飛行工程師入選中國第三批太空人,在執行神十六任務期間,太空站飛行器平臺系統日常維護和保養等工作,主要由他來負責,他稱對於能參與飛行任務感到感恩與幸運。
桂海潮是載荷專家
至於載荷專家桂海潮與朱楊柱一樣,同屬中國第三批太空人,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在科學、航天工程等領域受過專業訓練,而且具有豐富操作經驗,他在神十六任務中將負責太空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包括樣品更換、參數調整等。
神舟十六號載荷專家桂海潮說:“說心裡話,以前航天員這三個字對我來說既神聖又遙遠,我也曾經夢想著有一天能把自己熱愛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
神舟十六號載人太空船發射任務,已於星期日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全區合練。目前,發射任務各系統已完成相關功能檢查,並做好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此次合練內容與正式發射程序基本相同,太空船進行系統功能檢查,神舟十六號太空人進入太空船返回艙,開始人、船、箭、地聯合檢查測試。
演練中,太空人要模擬真正執行飛行任務,身穿艙內航天服,從整流罩的登艙口進入飛船。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火箭開始模擬起飛,太空人要完成整個待發和起飛過程中的關鍵操作動作。
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工程首任務
此次任務是載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二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工程首個載人飛行任務,任務主要目的為:完成與神舟十五號乘組在軌輪換,駐留約5個月,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載荷在軌實(試)驗,實施太空人出艙活動及貨物氣閘艙出艙,進行艙外載荷安裝及空間站維護維修等任務。
桂海潮首位“戴眼鏡太空人”
載荷專家桂海潮佩戴著眼鏡,成為首位戴眼鏡執行飛行任務的太空人。近視也可以“飛天”嗎?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曾表示,太空人的選拔標準變得越來越科學了。“以前的選拔標準比較單一,太空人既是駕駛員,也是工程師。隨著工程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細,科學實驗越來越專業,任務不同選拔標準也有所不同,駕駛員和工程師的標準有了區分,高度近視是不行的,低度的近視還是可以的。我們現在招了幾個載荷專家,有好幾個也是戴著眼鏡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資料顯示,伴隨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要求空間站在軌太空人進行科學實驗的操作越來越專業。針對工程發展的新要求,相應地在對第4批航天員的崗位類型、專業要求和身體條件要求方面,都給予了更為細化的設計。依據其類型和承擔任務的不同,對選拔標準設置了不同的要求,同時也擴展了選拔的範圍。比如在第4批太空人中擔任載荷專家序列的太空人,就面向大學、科研機構及從事太空科學研究及應用的多行業人員開放。同時允許他們的身體條件比飛船駕駛員和飛船工程師要低一些,低度近視也被納入可接受的範疇。
未來適時發射擴展艙段
空間站構型將由‘T’升級‘十’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29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未來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將由T字型升級為十字型。
林西強說:“中國正在研製可重複使用的新一代近地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近地載人太空船。為進一步支持在軌科學實驗、為太空人的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將適時發射擴展艙段,將空間站基本構型由‘T’字型升級為‘十’字型。”
2022年11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佈,天宮空間站的基本結構組裝成功完成。在成功重新對接“夢天”實驗艙之後,空間站的三個艙在軌道上形成了一個T形。
神十五乘組已在軌181天
中國空間站將再“太空會師”
自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太空船發射入軌至今,神舟十五號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181天,各項在軌工作進展順利,已圓滿完成了4次出艙活動任務,成為執行出艙任務次數最多的乘組;還開展了多次載荷出艙任務,8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28項航天醫學實驗,以及38項空間科學實(試)驗,涵蓋了生命生態、材料科學、流體力學等,獲取了寶貴的實驗數據。
澎湃新聞報道,目前,神舟十五的太空人正在緊張有序開展神舟十六號乘組進駐和神舟十五號飛船返回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待神舟十六號乘組進駐,兩個乘組完成在軌交接和輪換後,神十五航天員將返回地面。
全面準備執行任務
3太空人進行強化訓練
自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2022年6月確定以來,3名太空人全面展開了八大類、200餘項任務強化訓練及準備。面向工程新階段更大規模的在軌應用任務,重點加強了空間試(實)驗項目、空間站組合體管理和載荷出艙等訓練。首次執行任務的兩名第三批航天員,在乘組共同訓練基礎上,通過加強重點科目訓練,進一步提升了操作和適應能力,為執行任務做好了全面準備。
作為中國太空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後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林西強指,中國太空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將常態化實施乘組輪換和貨運補給任務,航天員乘組的在軌工作安排也將趨於常態化,主要包括六類任務:一是駕乘載人太空船交會對接和返回,輔助貨運飛船、巡天望遠鏡等來訪飛行器對接和撤離,確保人員物資正常輪換補給;二是對空間站組合體平臺的照料,包括飛行器狀態設置、在軌物資管理、平臺設備維護巡檢、艙內外設備安裝、載荷進出艙等工作,確保空間站平臺安全穩定運行;三是乘組自身健康管理,包括健康狀態監測、在軌鍛鍊訓練等,確保太空人在軌健康工作生活;四是進行在軌實(試)驗,利用空間站艙內外應用設施開展大規模科學研究與應用,確保發揮空間站應用效益;五是開展科普及公益活動,包括天宮課堂授課、公益視頻拍攝等,最大化發揮空間站綜合效益;六是進行異常情況處置,包括在軌故障的應急處置,對故障設備進行在軌維修更換,必要時通過出艙活動進行艙外維修作業,確保空間站能夠長期穩定運行。
除了迎來2次對接和撤離返回外,神舟十六號任務將開展電推進氣瓶安裝、艙外相機抬升等平臺照料工作;將完成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裝置、元器件與組件艙外通用試驗裝置等艙外應用設施的安裝,按計劃開展多領域大規模在軌實(試)驗,有望在新奇量子現象研究、高精度空間時頻系統、廣義相對論驗證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還將開展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活動,讓載人航天再次走進中小學生課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