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尤其巫統那一方的激烈抗議,狠狠打臉團結政府大會上“化干戈為玉帛”的精神。
曾經,我們都以為巫統和行動黨是當不了朋友的。但在第15屆大選之後,巫統和行動黨卻成了盟友,雙方的共同目標,是力抗國盟的綠色浪潮。對他們來說,“Asalkan bukan PN”(只要不是國盟)即可。
ADVERTISEMENT
正當6州選跫音漸近之際,兩黨領袖紛紛公開向黨員和支持者喊話:“請支持巫統……”“請支持行動黨候選人作為團結政府的代表”。這種話聽起來格外刺耳,尤其雙方曾經是政治宿敵,因此,基層的反彈聲浪,也在領袖的預料之中。
不過,一個比較特別的情況是,巫統基層的反應特別強烈,他們幾乎無法接受與行動黨為伍,許多巫統黨員對黨領袖的號召不買賬。
國陣在第15屆大選中贏得30席,巫統佔了26席,而行動黨則是希盟中贏得最多議席的政黨,即40席。究竟是誰給了巫統領袖勇氣去喊話,我想也許是首相安華給了巫統一份底氣。
至於行動黨,該黨向來給人的印象是槍口一致對外,黨員不會公開批評領袖,一切需顧全大局。正因如此,民政黨砲轟他們沒有原則,馬華基層更在社交媒體上冷嘲熱諷。
馬華雖然是團結政府一員,但常常把監督制衡掛在嘴邊,可說是不折不扣親政府的“反對黨”。更關鍵的是,馬華還是會比較介意,為何行動黨沒有呼籲支持者票投馬華?
明眼人都看得出,行動黨始終過不了心中那一道坎,他們寧可與曾痛罵的巫統同在,也絕不挺馬華。
行動黨無法和馬華成為朋友,大概是目前政治局勢中最明確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馬華在6州可上陣多少席,還胥視國陣老大──巫統的首肯。
行動黨向巫統傳遞了清晰的信號,巫統也給予相應的回應。在團結政府中,行動黨顯然在形式上徹底取代馬華,並準備好聯合巫統一同應戰,至於支不支持馬華候選人,說實話起不了什麼關鍵的作用。
回到行動黨和巫統之間的關係,兩黨公開力挺對方,正好是團結政府召開大會後發生的事,但基層尤其巫統那一方的激烈抗議,卻狠狠打臉團結政府大會上“化干戈為玉帛”的精神。
團結政府在大會上展示精誠合作的決心,各成員黨的關係表面看似和睦融洽,但實際上卻是不堪一擊。
團結政府大會落幕至今才兩個星期,原本讓勢不兩立的政治對手齊聚一堂,已經展現氣勢如虹的精神,後來卻因為成員黨之間的隔閡而“露餡”。
這不能全怪巫統,巫統從來就不鼓吹“凡事以大局為重”的原則。
先前的國會會議上,伊黨亞婁國會議員沙希淡直接稱呼“巫統-行動黨”(UMNO DAP),惹怒了在場的巫統國會議員,巫統日叻務區國會議員加拉魯丁要求沙希淡撤回言論;另一邊廂,向來敢怒敢言的行動黨日落洞國會議員雷爾則大方說道:“以前巫統和行動黨是敵人,現在我們成為朋友”。
為何現在行動黨需要巫統,而不是巫統和行動黨彼此需要?其實,行動黨大可無需扮演這種角色。
最近,巫統最高理事依山加里爾忍受不了,直接警告領袖們,如果一再要求黨員在州選支持行動黨候選人,最終只會削弱他們對黨的支持力度。
事實上,巫統必須認清一個現實,在第15屆大選之後,國陣潰不成軍,就連成為執政黨也需依附在行動黨和公正黨之後,如果說巫統是造王者,這不全然錯誤,但也肯定不是絕對。
巫統的傲慢態度,以為仍舊可以呼風喚雨,這種想法未免太落伍。
第15屆大選之後,是大馬史上首次出現“懸峙議會”,也是第一次組成聯合政府。在執政以前,各黨已經有了設想,因為大家曾經當過執政黨,如今因利益再結合。
去年杪,正是德國大選滿一年,當時Deutschlandtrend發佈最新民調,德國民眾對他們的聯盟政府滿意度降到31%,顯然對政府表現不滿。
然而,德國總理肖爾茨上任時,國家面對俄烏戰火延燒、軍費高漲、經濟危機等等,這些都讓德國聯合政府無法取得高評價。
至於大馬團結政府,本來就不曾有過聯合執政的經驗,再加上遇到疫情衝擊、經濟放緩等,各黨派有不同的意見,缺乏團結也是正常的事。
來臨的州選,會直接反映選民對安華政府的接受度,雖然很容易看出團結政府成員黨的內部矛盾,但比起雙方暗地裡盤算,當面吵一架反而好得多。
團結政府要任滿5年,那才是最終和必須達到的目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