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戴上耳機,拿著手機,在下過雨的早晨,跟著APP裡的指示,在大伯公街福德祠周邊遊走觀看,感受文字、影像和科技的結合,探索城市的魅力。
作為科技白痴,當我決定參與這個名為“看不見的城市——街區劇場X科技應用”的工作坊,還真沒想到,這3天的結果是產出了第一個屬於喬治市大伯公街的創新型實驗式社區導覽APP 。
ADVERTISEMENT
這個糅合了劇本創作及現場觀察和導覽的APP, 是學員們將第一天的劇場寫作教學和第二天的導覽APP操作體驗,生產的實驗式作品。這場結合劇場創作和科技應用的工作坊,指導單位是來自臺灣的劇場團體復象公場,以及專做社區導覽APP開發的Urban Baker團隊。
這兩組臺灣朋友,帶領我們實踐內容創作,通過文字、影像和科技,挖掘不同的創作方法和媒介,生成了社區導覽APP。Urban Baker由一群不同專業領域同好組成,以APP做為引導人們推進故事的媒材,將各種可能發生在城市角落的故事轉化為文字、圖片、聲音甚至劇場。復象公場則期望以劇場為形式,跨越不同的思維,試圖讓劇場成為生活的折射,讓觀眾能夠用不同的角度觀看習以為常的現實。
這也是第一次感受和體驗到,將科技和田野調查,再加劇場創作糅合一起,真的把一個社區的價值和故事感level up。活動選在大伯公街福德祠裡進行,主要的設想是為了將廟宇及周邊人事物納為工作坊創作題材。
大伯公街福德祠創建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是檳城最老且最美的廟宇之一。2017年進行3年的修繕工程,由已故古蹟建築師陳耀威參與及指導,於2021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2021年度文化遺產保護獎,裝滿檳城客家人的鄉情和八方信眾的百年香火。
工作坊第二天特別有意思,復象公場的朋友們,帶領大家一起來發想空間的故事。從空間的觀察,慢慢帶到身體與空間的關係,再借由個人經驗與記憶,發揮想像力創造故事。最後,發想從福德祠出發,大家創作出了街角咖啡店與城市的情懷、狹窄走廊的往事記憶、餐廳歇業的想像故事、地方宗祠建築歷史、極大想像力的書架六人宿舍和家庭聚餐時小孩視角的桌下世界。
這些集合了實際觀察,個人故事和回憶及想像,透過大家以聲音錄下內容,最終被複象公場和Urban Baker編制入APP裡。我們跟著指示,一步步走在長廊,廟前和街角,發現每一個故事都能讓人產生快速的共鳴和引發想像,非常有趣也非常精彩!
期望下趟團隊再訪,這個APP已經升級並公開,成為遊人在街頭打卡拍照狂吃之外,另一種旅遊喬治市的方式。
相關文章: 張麗珠/辦桌做桌吃桌 張麗珠/獨立書店日誌 張麗珠/返鄉青年 張麗珠/木棉道 張麗珠/年度儀式感 阿薊/每天披星戴月跨州500公里販賣的Nasi Air Dingin 陳靜宜/摻?鴛鴦?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