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kuih serabai,感覺似曾相識,後來想了很久才想到,吃kuih serabai的感覺就像吃appam那顆柔軟的心!
ADVERTISEMENT
在琳琅滿目的甜點攤看到一款清清白白、看起來超凡脫俗的純白色米糕,小小圓圓膨膨,帶蜂窩氣孔,味道很單純,只有似有若無的一點點鹹味,完全不甜。
問起名字,馬來大姐說叫kuih serabai,以米漿摻合椰漿製作,是馬六甲人的古早味。據稱,早年的kuih serabai會在米漿里加白米飯,長時間自然發酵,現在大多以速發酵母替代,但還是會加入米飯,增加口感。
第一次吃kuih serabai,感覺似曾相識,後來想了很久才想到,吃kuih serabai的感覺就像吃appam那顆柔軟的心!
Appam源自南印度,是本地許多南印度餐廳或mamak食肆的經典早餐,傳統做法也是米漿加白飯自然發酵,再用小鐵鑊烙成外薄內厚的圓片,外緣酥脆,吃起來像餅,中心柔軟,吃起來像糕。kuih serabai吃起來就像中心的那個部分,柔軟中帶一點點嚼勁,因為是純米,又有點厚度,所以吃兩個就飽了。
吃Appam,蘸料有扁豆咖哩、辣味椰茸或甜椰漿,吃kuih serabai則獨沽一味沾咖椰,遇到榴槤季節就奢侈一些,沾榴槤咖椰。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那麼樸實的糕點,馬六甲人卻給它取了一個很駭人的別名──kuih mayat!mayat,屍體也,直譯的話令人毛骨悚然,所以姑且稱之“喪糕”好了。大姐說,kuih serabai之所以叫“喪糕”,是因為那是馬來人葬禮後舉行祈禱聚餐(Kenduri Tahlil/Arwah)的必備糕點,在馬六甲,每一場喪禮,都以kuih serabai沾椰糖咖椰配咖啡烏畫上圓滿的句號。至於為何是kuih serabai而不是其他糕點,則不得而知。
除了馬六甲,檳城馬來人也叫kuih serabai作kuih mayat。追問為什麼用“mayat”這個字眼,得到的答案是,馬來人口語上常用“mayat”表達“亡故”,當有人說“ada mayat”,意思不是“有屍體”,而是“有人去世”。哦,長知識了。
雖然名字聽起來晦氣,但馬六甲人和檳城人都對kuih serabai情有獨鍾。馬六甲人說kuih serabai是馬六甲傳統糕點,又說“身為馬六甲人卻不認識kuih serabai活該被驅逐出境”,檳城人也直言kuih serabai源於檳城,雙方各執一詞,不知誰是誰非!
印尼人也吃kuih serabai,印尼人稱之serabi或surabi或srabi,傳統上也是“喪糕”,來到今天已經走上街頭,成了隨處可見的街頭小吃。
馬六甲和檳城的kuih serabai長得大同小異,沾醬卻略有分別。馬六甲人的咖椰有加椰糖,並且一般不叫kaya而叫kuah gula melaka,檳城人的咖椰沒有椰糖,斑蘭葉的香氣更特出。
但吃kuih serabai沾的咖椰跟我們認知的咖椰又不太一樣,它加了玉米粉,熬煮的時間較短,製作上也較簡單,比較像速成咖椰。雖然口味不同,但兩個地方的人們都同樣愛死了榴槤,榴槤一上市,速成咖椰就加料晉級,變成kuah durian,又稱serawa durian。
在檳城牛汝莪Astaka Taman Tun Sardon的kuih serabai名檔打卡時,看到檔主烘糕,模具跟娘惹apom用的一樣,都是圓盤式銅模,一次烘9片糕。因為現做現賣,顧客又源源不絕,所以每一份米糕到手時都是微燙的,香軟彈Q。
小檔口自1987年開業,在當地小有名氣,是當地人最愛的早餐之一,檔主只賣3款糕點──serabai、serabai telur和apom bakar。
純白的是serabai,淡黃色是加了雞蛋的serabai telur,兩面都有褐色烤紋的則是apom bakar。serabai和serabai telur微鹹,apom bakar微甜,稱作“kuah”的咖椰不會太甜膩,沾清淡的米糕吃剛剛好。
從檳城回來不久,就聽說小檔推出榴槤咖椰了,因為榴槤季到了,沾滿榴槤咖椰的kuih serabai啊,光是想像已經食指大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