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日综合电)中国一些城市近期刮起“吃剩菜”风,这里的剩菜不是别人吃剩的饭菜,而是面临过期的食物。11.9元(人民币,下同,约7.7令吉)可买到原价35元的面包、人民币12.9元可买到原价人民币30元的寿司,以低廉的价格买大量的食物,令年轻人对“剩菜盲盒”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追捧。
据红餐网报道,“惜食魔法袋”日前宣布入驻重庆,再次引发网民对“剩菜盲盒”的关注。“惜食魔法袋”是一个小程序,其中贩卖的盲盒价格多为11.9元和15.9元,里面的食物以烘焙甜点、简餐轻食、牛奶制品为主。其中不乏面包新语、墨茉点心局、原麦山丘、沁园、仟吉等知名餐饮品牌。
ADVERTISEMENT
虽然消费者无法指定盲盒内的产品,但袋中食物的价值会超过盲盒的售价,主打物超所值。有人花11.9元买了面包盲盒,开出了一大一小两个面包,生产日期均为当日,两款面包原价总和近40元。消费者以约三分之一的金额买到了,的确十分优惠。
正是这种打开时的惊喜感,与极高的性价比,同时还踩在社会“反浪费”的风口上,让年轻人对“剩菜盲盒”乐此不疲。于是“袋走pack-age”、“兜著走”、“米粒盒子”、“八点以后ZFW”等不少专注于“剩菜盲盒”的软体也应运而生。
新华社主办面向基层的党刊《半月谈》评论,杜绝食品浪费绝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长期坚持。我们期待有更多像“剩菜盲盒”这样的小妙招出现,在机制创新上打开更多“脑洞”,避免食品浪费。
不过“剩菜盲盒”仍存在口味不佳、以劣质品充数、食物发霉等问题。更有消费者表示,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吃到异物投诉无门的情况。
《羊城晚报》评论,“剩菜盲盒”本质上是小众商品。令人担忧的是,为了达到清仓促销效果,平台和商家都没有标注有效日期,将“剩菜盲盒”变成了“到期盲盒”,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容易造成商家将过期商品冒充“到期剩菜”加以销售。
“剩菜盲盒”大包装、大分量所带来的二次浪费、无有效期限标识的食品安全隐患,都说明重清仓轻食安的“剩菜盲盒”模式恐怕难以继续下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