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护生

发布: 6:22pm 03/06/2023

护生

义拍

我们的全家福

主人和老狗狗

陈秀珍

Judy

护生

义拍

我们的全家福

主人和老狗狗

陈秀珍

Judy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1】從小照顧,相伴17載,Judy超黏媽媽

报道:本刊 张露华 摄影:本报 陈敬晖、萧美玲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1】从小照顾,相伴17载,Judy超黏妈妈
陳秀珍希望留住與Judy最美好的回憶。

如果說狗的1歲等於人類的7歲,那眼前這隻小毛孩,就已是119歲高齡的老婆婆,因為它今年17歲了。

這隻擁有天生童顏的老博美,是陳秀珍養的第一隻狗。不過她糾正說:“其實不是我養的,是我先生偷偷帶回來。我不喜歡狗,一開始我就反對養狗,但我先生一直都想養狗,突然一天就偷偷把它抱回家!”

ADVERTISEMENT

當時Judy只是兩個月大的小狗,捧在掌心還有空間,令原本不喜歡狗的陳秀珍也降服了,第二年它們更給Judy添了一個伴Jacky,希望它們可以開支散葉。

陳秀珍形容,Judy聰明,Jacky可愛,可是兩隻看不上眼對方,Judy更擅長吃醋,兩隻同是博美,卻不能和平共處,所以他們在Jacky 3歲大時就為它結紮了。

她表示,雖然Judy已經17歲,但一直以來都很健康,愛乾淨,不吃外人給的食物,也不隨處大小便,是非常有個性的小狗。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1】从小照顾,相伴17载,Judy超黏妈妈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1】从小照顾,相伴17载,Judy超黏妈妈

患白內障,逐漸失去視力

儘管沒有頑疾,但終歸敵不過生理老化,17歲的Judy因為白內障問題逐漸失去視力,聽力也在退化中,現在是靠感覺來行動,靠嗅覺來尋找食物,所以經常會撞到東西,需要主人更多的照顧與關注。

除了媽媽不喜歡狗,陳秀珍的兒子一開始也是怕狗,直至Judy進門後,不但解除了兩母子對狗的恐懼,更成為媽媽如今最忠實的陪伴者。

陳秀珍表示,Judy小時是她在照顧,如今自己老了,是它在陪伴自己。

“老伴已經不在了,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現在每天晚上都是它跟我作伴。每天早上起床下樓後,就在樓下等著我帶它去散步。在家的時候就會一直貼著我,寸步不離,所以有時送它去寵物店沖涼後,覺得好像少了一樣東西在身邊!”

動物的反應都是最直接的,當攝影師讓陳秀珍的兒子抱著Judy拍照時,Judy馬上變臉,連眼神交流也不願意,攝影師取笑說:“你平時一定很少照顧它,看它跟媽媽拍照,和換你拍照的對比就知道!”

果然換媽媽上陣時,Judy用它的肢體語言與臉部表情來告訴攝影師:“她才是我最愛的主人!”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1】从小照顾,相伴17载,Judy超黏妈妈
Jacky(白狗)原本是給Judy作伴的,奈何兩隻都看不上眼。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1】从小照顾,相伴17载,Judy超黏妈妈
因為白內障,Judy的視力逐漸下降,聽力也不好,經常會撞到東西,所以無論在家或外出,陳秀珍都會小心看顧。

學習照顧技巧,不讓狗狗再受傷

陳秀珍沒有想過不喜歡狗的自己,竟然會因為Judy培養出對狗的感情與責任感,所以她會盡最大的努力,讓Judy在走的時候不留遺憾。

“以前不太會照顧狗,所以曾經弄傷Jacky的腿,感到很內疚。也因為這樣,我認真學習如何照顧狗狗,儘量不讓它們再受一點傷。”

由於患上白內障,Judy現在不太看得見,餵食時陳秀珍必須將食物端到它的鼻子前,讓它嗅到味道後才會吃。偶爾她外出,交待兒子餵食時,Judy可以慪氣一整天不吃,等到她回來親自喂才肯吃,令兒子深感無言。

“幸好它有一位乾媽,就是寵物店老闆娘,從小就在她的店沖涼,她對Judy非常好,所以我出埠的時候就交託她照顧。”

“有一次我去馬六甲,兩天後回去接它,它竟然大聲喊叫,我嚇了一跳,因為它從來沒有喊叫過,不知道是生氣還是傷心。尤其是現在眼睛看不見了,更沒有安全感,所以現在會抱它進房間睡覺,它才睡得比較安心。”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1】从小照顾,相伴17载,Judy超黏妈妈
兩歲多的Judy跟現在沒有太大差別。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1】从小照顾,相伴17载,Judy超黏妈妈
陳秀珍珍惜與Judy相處的每一刻。

養護,從年輕做起

見過Judy的人都會贊它一點也不像17歲,還是相當活潑、漂亮,毛髮非常柔順。陳秀珍笑說:“保養要從年輕做起。”

在Judy幾歲大時,陳秀珍就像人一樣幫它養生,不熬夜,吃營養輔助品,不讓它亂吃東西,飲食非常健康。

她認為,照顧老狗就如照顧老人一樣,飲食很重要。她的做法是不讓Judy吃太多主食,零食可以適量,只要沒有出現嘔吐的情況,她都不會阻止,畢竟吃零食對它們來說是最快樂的事。

“不過,終歸是年紀大了,去年明顯出現老化跡象,狗餅也咬不碎了,必須泡軟給它吃。”

她表示,Judy雖是被寵壞的小狗,但它很聽話,也很怕被人罵,被罵的當下會害怕得躲到角落。

“可是當我氣消之後,就輪到它耍脾氣,好像我罵錯它似的,要哄回它才罷休,真是無可奈何!”

給Judy的一句話:因緣有你,似天使般愉悅陪伴十七載,Judy寶貝愛你呵~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1】从小照顾,相伴17载,Judy超黏妈妈
“你這隻小傢伙,仗著主人勢騎到我頭上來!”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1】从小照顾,相伴17载,Judy超黏妈妈
陳秀珍帶著兒子與Judy參加“我們家的全家福”義拍活動。

協辦:星洲日報活力副刊

相關文章: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2】阿Girl,媽媽心中最美的天使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3】Bruno最長情的陪伴,見證爸爸媽媽人生大事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4】Vodka:生命中最美好的禮物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5】布丁、饅頭:忙碌生活的能量補給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6】小胖妹Tiki,全家人的開心果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7】Fluffy:乖巧貼心,俘獲家人的心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8】Titi:可愛笑容療愈人心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09】Boy-Boy:讓我走出陰影,不再怕狗
【主人和老狗狗的故事/10】Ark:一生行醫,為病人帶來歡樂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1:30pm 30/03/2025
与宠物共用餐具,小心感染寄生虫

中国一名男子因收养了一只流浪猫,并且与猫共用水杯喝水,后来男子因出现持续性腹痛而到医院检查,发现男子的十二指肠内出现大量吸血钩虫。

庆幸男子及早求医,经过治疗后已无大碍,否则等到病情恶化至大量出血,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医生指出,钩虫卵可以通过猫咪的粪便污染水源,该名男子可能是因为与猫咪共用一个杯而出现钩虫感染的情况。

与宠物共用餐具,小心感染寄生虫
经常外出的猫咪很容易感染寄生虫,因此更需要定期喂食驱虫药。

兽医谢若颖医生直言,钩虫是马来西亚很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因为我国天气潮湿炎热,为这类寄生虫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环境,常见于狗猫肠道。

但她也说,虽然这类寄生虫很常见,但不难根治,只要服用寄生虫药就可以把虫排除体外。

她强调,无论是宠物或收养回来的流浪动物,都避免共用同样的餐具,毕竟口腔卫生谁也无法保证,饲主可能会通过宠物感染病毒,宠物同样可能从饲主身上感染病毒,也就是所谓的“人畜共通传染病”(zoonosis),任何可以经由动物传染给人或由人传染给动物的传染病。

“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宠物着想,都应该避免共用同样的餐具,宠物的餐具与用品也要定期清洁。”

常见钩虫有哪些?怎样感染?

谢若颖解释,钩虫是“大家族”,其中在大马常见的类别是钩口线虫(Ancylostoma spp )以及狭头刺口钩虫(Uncinaria spp)。

“猫比较常见感染的是管形钩扣线虫(Ancylostoma Tubaeforme),还有另外两种猫与狗都可能会感染的巴西钩口线虫(Ancylostoma Braziliense)及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aninum)。”

她提到,一旦狗猫肠道内有钩虫寄生,它们在排泄粪便时会把寄生虫的卵排出,而温暖与潮湿的土壤是虫卵最佳的孵化环境,幼虫从土壤摄取养分发育。

“一般来说,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有3种,分别是经口腔感染,直接把卵或幼虫吃进肚子,因为猫咪喜欢在草地舔脚,不小心把幼虫吃下去,或者吃到被感染的老鼠或蟑螂。”

“其次就是经皮肤感染,因为钩口线虫的幼虫可以直接穿过无伤口皮肤和毛孔进入动物体内,甚至是人类体内。最后一个传染途径就是经胎盘感染,也就是从喂食母乳而感染,不过最后一个感染途径以犬类比较多,猫通常是经由第一及第二种感染途径为主。”

与宠物共用餐具,小心感染寄生虫
定期为宠物驱虫,是预防它们感染寄生虫的必要措施,市场上有各种驱虫药,饲主可以咨询兽医意见。
感染严重可致死,定期为宠物驱虫

谢若颖表示,猫咪感染了钩形虫会出现消瘦及体重持续下跌症状。但猫与狗有点不一样,那就是钩形虫在猫体内大量繁殖的几率比较少,在少量感染下,症状也不明显,饲主往往不会察觉它们生病。

“可以把它想像成营养不良的孩子,即使每天都有正常饮食,但体重还是不断下降与消瘦,直到严重时会因为营养不良而腹部肿大、毛发粗糙、精神不好、胃口不好、虚弱、不如往日般活泼、贫血,最后就是便血。”

她表示,钩虫就如字面上所说的嘴巴有钩状的牙齿,附在血管壁上吸血,吸取血液、水分和营养,而且吸血时会释放一种抗凝血物质,阻止血液凝结,它们才可以不断吸血,到最后就会因为大量出血而造成便血的情况出现,甚至会呕吐,所以严重感染的话可以导致死亡。

她表示,就如一开始提到,钩虫问题不难解决,只需要定期为宠物驱虫。小狗或小猫建议两至三个星期大的时候,可以带去给兽医驱虫。若小时候已经有驱虫,当它们长大后就可以根据生活情况来决定需要哪一类型的驱虫方法。

“如室内养的成猫,没有外跑,一年1至2次驱虫就可以。反之若经常往外跑的猫,驱虫期限从1个月到6个月不等。”

为家人为宠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除了定期驱虫,谢若颖也建议饲主定期为宠物梳毛,过程中可以检查宠物毛发上是否带有寄生虫;特别是住平房的人家,因为户外可能有流浪猫或放养的猫,毛发从外面飘进来,或饲主回家时把寄生虫也带回来。

“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环境清洁,不要让老鼠或蟑螂出现,避免猫咪接触这些感染源。”

她表示,现在的驱虫药都非常方便,几乎体内所有寄生虫都可以消灭,如果感染情况不严重,吃几剂驱虫药就可以解决。但若发现时已经很严重,则可能需要输血。

她强调,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很重要,成人要教导孩子勤于洗手,尤其是接触宠物之后;教导他们外出必须穿鞋子。同时,也可以给孩子吃驱虫药,小孩与宠物都要驱虫。

她也提到一种罕见的寄生虫感染情况,那就是钩虫幼虫经由皮肤进入人体,导致“地痒疹”(Ground Itch),或“皮肤幼虫移行症”、“移动性幼虫疹”(CLM,Cutaneous Larva Migrans)。

“不过,这种感染我也只在教科书看到。感染途径是我们赤脚走在草地,幼虫爬上我们的腿部,在皮肤下走动会引起痕痒。但因为人类不是宿主,不会经由这个方式变成成虫,它们会自然死亡。”

相关报道:
出门游玩,毛孩晕车怎么办?
宠物健康零食,毛孩吃得安心无负担
如何与宠物对话,读懂它们的“语言”?
高龄宠物需要接种疫苗吗?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