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或許並未受到大多數人的關注,即使有,也一般停留在作風強硬、強人領袖的印象。
ADVERTISEMENT
然而,他在我國馬來社群備受歡迎。在大學時期,許多在政府機構任職的同學對他的仰慕毫不掩飾,對他讚譽有加。有人甚至認為,他已超越當年在伊斯蘭世界叱吒風雲的敦馬,就連伊斯蘭世界第一大國沙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和實權領袖穆罕默德王儲也無法相提並論。
在上週舉行的第二輪投票中,埃爾多安再次拿下勝利,讓他20年的總統任期再次延續。
今次選舉可謂埃爾多安政治生涯中難度最大的一次:疫情後的土耳其經濟萎靡,正面對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脹,里拉近年開啟“跌跌不休”模式,而今年2月的大地震再次重創經濟發展。隨著進步派和反對派的在野領袖已在伊斯坦布爾等大城市執政,埃爾多安的形勢岌岌可危。
此前,一些西方媒體將本屆選舉貼上“民主vs威權”的標籤。2014年以前,土耳其是議會制國家,與許多歐洲國家相似,議會掌握最高權力,議會選出的總理掌管國家,總統只是“吉祥物”。但在埃爾多安推動下,土耳其從議會制變為總統制。西方媒體藉此指責土耳其是“威權國家”。
然而投票結果表明選民並不買單。5月28日深夜,選委會在首都安卡拉宣佈埃爾多安擊敗備受西方吹捧的反對派總統候選人克勒奇達爾奧盧。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埃爾多安完成奇蹟般的逆襲?
埃爾多安是伊斯蘭世界的世界級領袖,但與中東區域大國沙地和伊朗的領袖相比,他是一名較為“進步”的伊斯蘭領袖。
他並未放棄伊斯蘭主義,堅持傳統價值觀。他希望建立一個更具宗教色彩,更加威權的“第二共和國”,受到中間派和保守陣營的青睞。他也公開反對一些西方的價值觀,包括LGBTQ運動、媒體自由和人權等,讓他得以繼續在開明和保守兩大勢力之間遊走,恰到好處。
在中東地區,作風強硬絕對是主流派,因為在這個風氣極度保守又頻頻受到外來勢力干預的地區,溫和派往往無法生存。
2016年土耳其爆發未遂軍事政變後,埃爾多安走上了強人總統之路。他對西方日益強硬,被西方視為眼中釘,長期不招美歐一些政客待見,雙方在諸多問題上鬧分歧:2011年以來,土耳其與歐盟因難民等問題一度關係惡化,加入歐盟的談判困難重重;土耳其插手敘利亞危機,與傳統安全盟友美國分庭抗禮;在俄烏戰爭上不對西方盟友言聽計從,反對制裁俄羅斯,更阻撓瑞典加入北約。他不隨西方起舞的強悍形象,在選民眼裡很是加分。
儘管經濟似乎是他的軟肋,但在他帶領下,土耳其實施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包括減少政府幹預、降低通脹、吸引外資和推動市場自由化。
土耳其國力日漸提升,從2003到2013年,土耳其人均GDP增長了三倍,土耳其經濟總量一直排在全球二十大內。在經濟蓬勃發展期,土耳其一度被視為最熱門最有前途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被高盛公司評為金磚四國之外最有吸引力的國家。
無可否認,埃爾多安是一名極具爭議的人物。即便他的連任對土耳其民主發展不利,但他的鐵腕手段似乎讓這個地緣政治大國走在正軌上,這是在國際形勢兇險時一個區域大國領袖應該具備的能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