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课业要求,简历成就或课外活动,更是关乎人性的体现。
前天我参加了校内由学生举办的杂志书发布会。这新书是学生团队在去年大马海星基金会的幸福计划中,从来自马来西亚三十多所大学共八十多组的参赛团中脱颖而出,并荣获冠军的计划成果。
ADVERTISEMENT
这杂志名为《实里达的祝福》,内容主要收录了分布在新柔长堤两侧,共9个部落的原住民文化。团队成员主要来自设计系与新闻传播系的学生,用了超过一年的时间去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点滴,并通过文字与照片来保留他们的海人文化。
对我来说,这计划很有意义。柔佛州坐落于这块大陆的最南端。与一海之隔的新加坡相较,柔佛州还有很多很多未被发掘的历史古迹,还有鲜为人知的人文故事。就以实里达部落为例,若非学生团队的计划,我根本不知道新山就住着一群海人。
据我所知,实里达部落在这群大学生到来之前,已获得了好些协助,包括依斯干达公主城国会议员刘镇东在实里达部落里推动的公益英文课,以及《自然教室》的创办人黄云云老师所创办的海人童绘班。不过,在记录文化以及提高社会对这群少数民族的了解上,这群学生团队尽了很特殊的一份力。
这本杂志的一些内容相当有趣。在其中一页的口传故事里,写到关于二战期间的故事。当时的华人家庭为了躲避日军,而把孩子送到实里达部落的船屋里避难。
而另一页的口传故事就更有趣了。根据当地村长之子的描述,山尼拉乌他玛在700年前初抵新加坡时,就是这群海人的老祖宗告诉他,这里是Singa Pulau。
当然,口述历史的内容需要多方面求证。但至少这一份文字记录,也为之后的历史学家提供多一分参考。
在我读过的一篇文献里,有记载着关于社会公益文化的模式。那模式主要注重于三方和协力。第一方是大学生,有着充沛的活力以及更自由的时间。他们主要就是公益活动的人力资源。第二方是企业以及善心人士,负责提供经济支援或运作公益基金。最后一方是专业人士,在他们有限的时间里,为年轻人们提供相关的知识技术指导。
这模式主要的吸引力来自模式的可持续性。各方的弱点能被弥补,从而专注发挥自己的强项,在投身公益时也有更少的顾虑。大学生在毕业后,时间与精力更多消耗在事业上。对于公益的投入便转为经济支援或专业指导。就这样,公益意识能够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课业要求、简历成就或课外活动,更是关乎人性的体现。无论是通过志愿者活动、技术支持、教育支持还是社会创业,大学生都能够为改善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也希望大马海星基金会的幸福计划能够长久地举办下去,各界人士能鼎力支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