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专题

|
发布: 9:10am 07/06/2023

儿童

故事

孩子

小孩

花踪

儿童文学

童诗

许友彬

朗诵

馬中作家學者,各自耕耘兒童文學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林毅钲

如果要說馬來西亞兒童文學的黃金時代,本地作家許友彬認為大概是2006至2016年。那黃金年代如今已經遠去,他說:“我們這邊小朋友的閱讀量好像越來越少。”

ADVERTISEMENT

儘管如此,本地依然有一群人很積極推廣兒童閱讀還有童詩,只盼那些在心田種下的兒童文學幼苗,將在不久的將來開花結果。

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協辦的中馬作家學者交流座談會於5月26日圓滿召開。左起為主持人伍燕翎博士、黃先炳博士、許友彬、薛濤、丁墨和劉育龍。

許友彬:寫愛看的

本地讀者對許友彬不會陌生,尤其許多現在十幾二十歲的青少年都是看他的兒童小說長大,或者看過他被翻拍成電視劇的作品,像《七天》、《閃亮的時刻》、《十月》等等。但他其實不是一直都在寫兒童小說,他年輕時什麼都寫,直到50歲那年才開始創作兒童小說。

當時候,本地已有不少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可是那時期的兒童小說都寫得很短,基本上沒超過3萬字,他朋友也都說小朋友看不了超過3萬字的小說,但他偏不信,心想如果小說只有3萬字,故事還沒進入高潮就結束了怎麼行?所以他堅持要寫長篇的兒童小說。

“我的目的其實不是要寫文學作品,只是大家誤會了,以為我想寫文學作品。”他說:“我的目的是寫兒童喜歡看的故事,就這樣罷了,如果兒童喜歡看,我就很高興;如果能賣得出去,我就更加高興。那時候我們的閱讀風氣不是很好,如果能寫一些兒童喜歡的作品,令更多人更愛看書,我覺得也是一件功德。”

當年小說寫好後,當要印刷的時候,本地新書通常只印1000或1500本,但他將最低目標設定為3000本,心想如果銷量沒有超過3000本,他從此就不再寫兒童小說。

新書推出後,他走入校園給學生導讀小說,結果反應非常好,他那本小說當年不止賣出3000本,而是賣了3萬本。後來他陸續寫的幾部小說也同樣很受歡迎,2009年他就走出馬來西亞,去參加北京國際書展,成功吸引中國3家出版社要跟他簽約。

中國市場大,他比喻作大草原,“我覺得我一個人去吃草不夠,我要帶其他作家一起去吃草,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培養本地作家。”

當年他說出這個理想之後,很多人嗤之以鼻,說他不是大學教授,憑什麼培養作家?但他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所以他辦比賽給獎金,還有給作家版稅,試圖改變本地出版業的機制。

回首過去,如果要說他最大的貢獻,他覺得是給作家版稅這件事。他說,以前的作家只領稿費,寫多少字就領多少錢,稿費通常都給得很少。“給版稅不一樣,你不一定要寫很多字,只要你的書賣得好,你就可以得到很多錢。後來我們這些作家,得到的錢的確比他們拿稿費可以說多10倍甚至10倍以上,所以就有很多人願意寫。”

經過多年努力耕耘,他和他的紅蜻蜓出版社大概培養了20位作家,也帶領了七八位本地作家進軍中國市場。

許友彬50歲才開始創作兒童小說,當時本地兒童小說通常都不超過3萬字,但他堅持要寫長篇的兒童小說。

黃金十年成追憶

馬來西亞兒童文學的黃金年代,他認為大概是2006到2016年這段時期。那黃金十年如今只能追憶,因為拿他自己為例,10年前他的書一年能賣3萬本,但現在他出書,一年要賣3000本都很困難。

“我們這邊小朋友的閱讀量好像越來越少,”他說,這可能跟現在學生世代習慣用手機閱讀有關係,畢竟要用手機閱讀長篇小說比較困難。不過說不定在手機閱讀的時代,童詩反而更受歡迎,“可能下一個時代就是童詩了。”

黃先炳分享馬來西亞兒童文學協會過去十多年在推廣閱讀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馬來西亞兒童文學協會舉辦了十多年兒童閱讀營,培養學生對兒童文學的興趣和閱讀能力。(照片來源:本報資料中心)
(照片來源:本報資料中心)

黃先炳:推薦小朋友看好書

雖然本地學生的整體閱讀量可能大不如前,但不能否認還是有些小學生很愛閱讀,且國內也有一群很熱心的老師,十多年來努力不懈推廣兒童文學。

說到兒童文學的推手,不能不提彭亨立卑東姑安潘阿富珊師範學院中文講師黃先炳博士。他形容自己是“種草的”,2012年創立馬來西亞兒童文學協會,協會在閱讀推廣方面有3項重點工作:兒童閱讀營、班級讀書會和教師讀書會。

兒童閱讀營剛成立時,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兒童閱讀營,有些小朋友還問工委“為什麼沒得玩的?”黃先炳說,兒童閱讀營的概念主要是根據英國兒童文學家艾登·錢伯斯提出的閱讀循環圈(Reading Circle),也就是“選書”、“閱讀”和“回應”。具體來說,閱讀營會向小朋友推薦好書,接著讓小朋友持續默讀(先從15分鐘開始,再視情況拉長時間),之後請小朋友自由書寫閱讀心得,以及向大人介紹他們在閱讀營讀過的書籍。

“閱讀營重點介紹的書本是有10萬字的,所以小孩子不是不看長篇小說。”他說:“我們每年會換書本,這些書本大多數是兒童小說。”

這個兒童閱讀營最初只在彭亨關丹舉辦,後來漸漸有南馬和北馬的小朋友慕名而來,閱讀營也因此拓展到其他州舉行,還發展出初階、進階和高階不同階段。初階主要是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進階是培養兒童的閱讀能力;高階則是培養兒童的閱讀品味。

他預測,兒童閱讀營來到今年將會突破150場,參與的兒童約有8000人,參與的老師則超過5000人。

如果說現在的小孩不愛看書,他表示兒童文學協會不會同意。他本身曾經在一次活動的閉幕禮上,問在場的小朋友喜不喜歡閱讀,小朋友都回答喜歡。可是當他問學校的語文課好不好上,小朋友則回答“不好,很難”。

他認為,如果語文課不是學生最喜歡的科目,甚至可能是學生最討厭的科目的時候,“我們就要檢討,到底是語文課出了什麼問題。”但不管怎樣,他相信只要早早在孩子心田埋下閱讀的種子,喜歡閱讀的孩子還是會喜歡閱讀。

劉育龍說,除了體制助力,也有很多人士在推廣童詩方面功不可沒。

劉育龍:眾人才推廣童詩

除了兒童小說,另一種在本地比較受重視的文類是童詩。至於是什麼有利條件帶動童詩的發展,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秘書長劉育龍提出幾個重要因素。

“首先是體制。”他說,2003年,習寫兒童詩歌的技能被馬來西亞課程發展司納入小學華文課綱,當這變成需要學習的技能,家長和老師自然而然就會帶領孩子去重視和學習童詩。接著從2004年開始,我國教育部每年都舉辦全國中小學詩歌朗誦比賽,至今辦了18屆,在推廣童詩創作和朗誦方面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他認為這是兩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因素。

除了體制,也有很多人士在推廣童詩方面功不可沒。他覺得首先一定要提的是梁誌慶和年紅,他們倆對童詩的發展做出極大貢獻,從著書、給講座,到舉辦兒童詩歌創作比賽等各個方面都無私付出。

接下來他介紹鄭秋萍。鄭秋萍雖然也寫童詩,但他認為鄭秋萍最大貢獻在於童詩的推廣方面,她經常到全國各地學校給老師講座,分享如何賞析童詩,如何創作童詩。不僅如此,她還編寫好幾本教導孩子如何按部就班創作童詩的著作,例如《簡單有趣寫童詩》第一和第二集。

另一位他很佩服的是宋飛龍。宋飛龍到目前為止已經自費出版了大約10本童詩集,就連賣書他也親力親為,像個苦行僧那樣努力耕耘。

最後,他介紹了林健文。林健文是水利工程師,但他除了寫童詩,也擔任童詩創作比賽和詩歌朗誦比賽的評審,還編寫《帶很多的行李箱去海邊》童詩集。這本童詩集除了編選成年作家寫的童詩,也收錄幼兒寫的童詩,其中年紀最小的作者只有三四歲。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兒童文學經典書系(馬來西亞卷)》是馬來西亞和中國合作的出版計劃,由劉育龍與謝增英主編。

童詩創作獎項,花蹤最具代表

另一方面,劉育龍也介紹本地一些跟童詩創作有關的活動,例如2022年,馬大中文系和《星洲日報》聯辦童詩賞析和創作課程,當時除了安排5堂課,前後也舉辦了兩次童詩創作比賽。由於活動反應不錯,馬大中文系後來再接再厲主辦藍月亮少兒寫作班,課程內容包括童詩導讀和童詩創作。

至於跟童詩創作有關的比賽,他認為最有代表的是花蹤文學獎。花蹤文學獎在1999年設立兒童文學獎,不但吸引本來不太寫童詩的馬華作家嘗試寫童詩,也讓本來就寫童詩的人終於有機會華山論劍。只可惜2007年之後,兒童文學獎被取消,但2023年徵稿的第十七屆花蹤文學獎又特設了童詩獎,他相信這個獎項會為本地兒童文學留下清亮的迴響。

還有就是彩虹出版有限公司與南馬文藝研究會聯辦的全國華小童詩創作比賽,這個比賽至今連續舉辦25屆,他相信這比賽已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種下兒童文學的幼苗,“我們期待有朝一日這些幼苗能夠開花結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