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代价很大,这个代价可能包括包容蠢蛋,前提是,我们不能变蠢蛋。
ADVERTISEMENT
网上热议脱口秀演员Jocelyn Chia在美国的一场表演上爆粗大骂马来西亚,甚至拿空难事件成为笑点的那一天,我人在世界新闻自由日论坛活动。每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会为世界新闻自由日订下主题,今年的主题是“言论自由是所有人权的推动力”。一场脱口秀引起两国一场风波,甚至导致使节人员必须道歉,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人们探讨言论自由在推动人权上扮演的角色到底有多关键。
第一次对言论自由底线的探索是2015年的查理周刊枪杀案,那是加入新闻媒体的第八个年头。新闻报道引发反应:打电话或上门投诉骂人等。但行使言论自由的代价是生命,靠文字谋生的人,还是有所触动:到底我们的底线在哪里?
当时我接触到了所谓我们被冒犯以及不被冒犯的权利。
在理想的环境下,要让言论自由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力量,尤其在揭发社会不公不义、创造可以监督当权者或讨论公共议题的空间,我们必须让所有人拥有冒犯他人(right to offend)的权利,而为了捍卫这个冒犯他人的权利,其他的社会成员将不享有不被冒犯的权利(no right not to be offended)。到底如何立法管理言论,尤其在今天人人能在网上恣意发言的年代,更是一个不时被探讨的议题,到底该不该立法,如果立法会否从公众领域侵入个人空间,让当权者拥有管太多的权力?
这些年来,我觉得立法与否或许未必是重点,网民的素质也是关键。
以Jocelyn Chia事件来说,我们可以对她的言论感到不舒服,甚至在她的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不满或尝试交流,但无需揪众讨伐或霸凌,又或者人肉搜索,更无需到新加坡最高专员署门口抗议示威(因为新加坡政府能做什么?),又或者浪费公家资源调查对付。或许,当事人觉得人命作为表演题材,并无不妥,即便在你我来说,这对罹难家属或者罹难者都不够敏感。至于她调侃马来西亚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把自己的飞机搞丢了,这些都是实在的问题,诚实面对问题,是我们前进的唯一道路。我们或许不认同她的方式,但实在没有必要在新马国人之间播下仇恨的种子。每个人在世上有自己的功课,修为就是其中一项。
偏偏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可能是键盘侠,我们容易被正义感冲昏了头,能分辨是非对错,对不公不义之事打抱不平固然好,但不要忘了修为这门功课,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可以藏匿在网络背后,但你的网络足迹比你想象中的更容易侦测,即便不受到对付,多年以后重看自己的行为,你可能会自惭形秽。
谈到当天出席的言论自由论坛,讨论的主轴是“Viral Sial”,一部探讨言论自由的独立纪录片,从多年前某英文电台制作的网络视频里,这则视频因为调侃吉兰丹政府着重通过伊斯兰刑事法更甚于处理州内的水患问题。当时的女性主持人成了网络霸凌的对象,甚至收到死亡或性侵威胁,最后她更被警方传召调查,时至今日她完全消失在公共视角里。视频发酵于2015年3月中,女主持人3月尾为内容道歉,即便她不是制作人或编剧。纪录片团队同年重返吉兰丹造访水患灾黎,他们依然住在帐篷中,受灾的居所尚未被修葺。原本要警惕世人,让人关注水灾事件,最后灾黎问题并未被解决,因为大家都聚焦错了。除了网络霸凌,尤其针对女性的霸凌,这则记录片更是让人深思网络的方便如何摧毁言论自由的空间,社交媒体原本的便捷让大家毫无忌惮的行使言论自由,但要知道言论自由并不允许暴力,不管是肢体或言语的暴力,都不能。
马来西亚虽有通讯以及多媒体法令条文(尤其第233条)管制网络上的言论,但这条法令多年来因为其涵盖过广,模糊不清而引起诟病,例如中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针对考卷发表言论在相关条文下被逮捕,是否适合是否过度执法都有很大的议论空间。根据媒体报道,警方呼吁公众不要再传播两名中学生的视频,因为这会导致社会不和或混淆。老实说,我没有看过相关视频,但如果因为这样就会引起争执冲突,我们真的要在素养尤其数码媒体素养下很多功夫。
自由的代价很大,这个代价可能包括包容蠢蛋,前提是,我们不能变蠢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