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代價很大,這個代價可能包括包容蠢蛋,前提是,我們不能變蠢蛋。
ADVERTISEMENT
網上熱議脫口秀演員Jocelyn Chia在美國的一場表演上爆粗大罵馬來西亞,甚至拿空難事件成為笑點的那一天,我人在世界新聞自由日論壇活動。每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會為世界新聞自由日訂下主題,今年的主題是“言論自由是所有人權的推動力”。一場脫口秀引起兩國一場風波,甚至導致使節人員必須道歉,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人們探討言論自由在推動人權上扮演的角色到底有多關鍵。
第一次對言論自由底線的探索是2015年的查理週刊槍殺案,那是加入新聞媒體的第八個年頭。新聞報道引發反應:打電話或上門投訴罵人等。但行使言論自由的代價是生命,靠文字謀生的人,還是有所觸動:到底我們的底線在哪裡?
當時我接觸到了所謂我們被冒犯以及不被冒犯的權利。
在理想的環境下,要讓言論自由可以充分發揮它的力量,尤其在揭發社會不公不義、創造可以監督當權者或討論公共議題的空間,我們必須讓所有人擁有冒犯他人(right to offend)的權利,而為了捍衛這個冒犯他人的權利,其他的社會成員將不享有不被冒犯的權利(no right not to be offended)。到底如何立法管理言論,尤其在今天人人能在網上恣意發言的年代,更是一個不時被探討的議題,到底該不該立法,如果立法會否從公眾領域侵入個人空間,讓當權者擁有管太多的權力?
這些年來,我覺得立法與否或許未必是重點,網民的素質也是關鍵。
以Jocelyn Chia事件來說,我們可以對她的言論感到不舒服,甚至在她的社交媒體上表達自己的不滿或嘗試交流,但無需揪眾討伐或霸凌,又或者人肉搜索,更無需到新加坡最高專員署門口抗議示威(因為新加坡政府能做什麼?),又或者浪費公家資源調查對付。或許,當事人覺得人命作為表演題材,並無不妥,即便在你我來說,這對罹難家屬或者罹難者都不夠敏感。至於她調侃馬來西亞是發展中國家,甚至把自己的飛機搞丟了,這些都是實在的問題,誠實面對問題,是我們前進的唯一道路。我們或許不認同她的方式,但實在沒有必要在新馬國人之間播下仇恨的種子。每個人在世上有自己的功課,修為就是其中一項。
偏偏在社交媒體時代,人人都可能是鍵盤俠,我們容易被正義感衝昏了頭,能分辨是非對錯,對不公不義之事打抱不平固然好,但不要忘了修為這門功課,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可以藏匿在網絡背後,但你的網絡足跡比你想象中的更容易偵測,即便不受到對付,多年以後重看自己的行為,你可能會自慚形穢。
談到當天出席的言論自由論壇,討論的主軸是“Viral Sial”,一部探討言論自由的獨立紀錄片,從多年前某英文電臺製作的網絡視頻裡,這則視頻因為調侃吉蘭丹政府著重通過伊斯蘭刑事法更甚於處理州內的水患問題。當時的女性主持人成了網絡霸凌的對象,甚至收到死亡或性侵威脅,最後她更被警方傳召調查,時至今日她完全消失在公共視角里。視頻發酵於2015年3月中,女主持人3月尾為內容道歉,即便她不是製作人或編劇。紀錄片團隊同年重返吉蘭丹造訪水患災黎,他們依然住在帳篷中,受災的居所尚未被修葺。原本要警惕世人,讓人關注水災事件,最後災黎問題並未被解決,因為大家都聚焦錯了。除了網絡霸凌,尤其針對女性的霸凌,這則記錄片更是讓人深思網絡的方便如何摧毀言論自由的空間,社交媒體原本的便捷讓大家毫無忌憚的行使言論自由,但要知道言論自由並不允許暴力,不管是肢體或言語的暴力,都不能。
馬來西亞雖有通訊以及多媒體法令條文(尤其第233條)管制網絡上的言論,但這條法令多年來因為其涵蓋過廣,模糊不清而引起詬病,例如中學生在社交媒體上針對考卷發表言論在相關條文下被逮捕,是否適合是否過度執法都有很大的議論空間。根據媒體報道,警方呼籲公眾不要再傳播兩名中學生的視頻,因為這會導致社會不和或混淆。老實說,我沒有看過相關視頻,但如果因為這樣就會引起爭執衝突,我們真的要在素養尤其數碼媒體素養下很多功夫。
自由的代價很大,這個代價可能包括包容蠢蛋,前提是,我們不能變蠢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