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12/06/2023

道路

历史

吉隆坡

巴生

巴生河

锡矿

周刊专题

旧巴生路

王振宇

巴生路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黄玲玲、陈星彤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拥有百年,是的主要,亦曾是人们往返吉隆坡与的唯一道路。1959年,吉隆坡-瑞天咸港高速公路(KL-Port Swettenham Highway)竣工,通往两座城市间的道路多了选择,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仍无可取代。

ADVERTISEMENT

“大多数人听到旧巴生路觉得环境很脏也很乱,不会特别想来这里,所以很少人会谈论这里的故事。”城市历史研究员如是说明。而河流流经之处,往往是文明的开始,亦是历史的起点。要说起旧巴生路这条百年道路的故事,不免俗地也得从巴生河(Klang River)说起。

沿着巴生河兴建的旧巴生路,顾名思义便是通往巴生的一条旧路。

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欧洲对橡胶和需求量大增,马来半岛这座蕴含丰富天然资源的岛屿被相中。除了霹雳的太平和怡保,当时雪隆一代如八打灵(Petaling)、新街场(Sungai Besi)、安邦(Ampang)和加影(Kajang)等地区,都是锡矿的开发地。

在运输锡矿的过程中,流经吉隆坡和巴生港口两处的巴生河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汽车还没发明的年代,河流是联系内陆地区最便捷的通道,人们可乘坐小舢板渡河,就连城市开发者也透过河运输建筑材料等物资。最早的公路是在偏下游的地方建起上岸的入口,再从入口用牛车把人或货物载到吉隆坡,全长17英里。

“巴生河上流发源于乌鲁鹅唛(Ulu Gombak)森林保留区,共长达120公里。”王振宇进一步说明,此河流共有11分支处,其中包含流经吉隆坡的鹅唛河(Sungai Gombak)支流,最终向西流向马六甲海峡,即巴生港口。由此可见,巴生河成了当时雪隆一代运输锡矿等天然资源出口的主要途径。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为了改善旧巴生路交通拥堵问题,近10年维修道路工程不断。(图:本报资料中心)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拥有百年历史的旧巴生路,在现代人眼里只是一条供车流穿行的道路,背后的历史还得追溯到吉隆坡采矿时期。

巴生河运输被铁路取代

然而水路耗时长,耽误锡矿运输至巴生港口,成了当时一大待解难题。根据历史记载,1872年,未来的海峡殖民地总督、时年22岁的实习官员瑞天咸(Frank Swettenham)陪同未来的雪州参政司、时任律师德威申(J. G. Davidson)乘坐人力船,从巴生前往吉隆坡,两人整整花了3天时间才抵达吉隆坡。

英属雪州政府出于经济考量,于1885年建铁路。这样一来耗时3天的水路即刻缩短成半天,运输过程变得更有效率。最终,铁路取代巴生河成为吉隆坡和巴生间运输商品的主要通路。火车铁路最初用作锡矿运输用途,后来才成为人们来往巴生和吉隆坡的交通工具。

在铁路建成以前,沿着巴生河就已经有路,只不过当时的路均为黄泥路不好走,这些路是为了运输锡矿,好比现在的安邦路、新街场路、富都路(Jalan Pudu)等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难推测旧巴生路也是因此存在。

“我们现在所说的旧巴生路,其实在之前叫做新八打灵路(New Petaling Road)。”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王振宇说,吉隆坡主要路段均是旧时为了运送锡矿而开辟的。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王振宇对比旧时地图,证实新八打灵路已存在。

旧巴生路的前身——新八打灵路

19至20世纪,吉隆坡经济发展蓬勃、人口迅速成长。为了让货物运输更有效率,修筑道路成了必然。根据马来联邦测量局的资料,即1929年和1935年出版的吉隆坡地图证实已有新八打灵路。而国家档案局一则文件记载,新八打灵路是作为“通往八打灵的新道路”(new road to Petaling)目的而建设。

英属雪州政府于1904年批准该计划,隔年便开始施工。随着新八打灵路建成,预示着一条更直接通往吉隆坡的道路诞生。

这条名为新八打灵路的道路长达4英里,始于十五碑路(Jalan Brickfields,现称Jalan Tun Sambanthan)的岔路处,再从陈亚棠路(Jalan Chan Ah Tong)、拉华路(Jalan Travers,现称Jalan Rakyat)和淡比阿都拉路(Jalan Thamby Abdullah),延伸至八打灵,最终止于现在的八打灵火车站(KTM Petaling)。

再后来,这条新八打灵路成为巴生路(Klang Road)的一部分。究竟这条往返两座城市的道路,何时更名为现在我们已知的“旧巴生路”,文史上并未有确切的记载。

“1959年后,大家要去巴生便改用新建且更加宽阔易走的吉隆坡-瑞天咸港高速公路,从中推测巴生路自此更名为‘旧巴生路’。”王振宇解释。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旧巴生路未扩建以前,道路两旁停满车辆,仅剩下一条可通行。(图:本报资料中心)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旧巴生路两侧的板屋被迫拆除,以纾缓堵车问题。(图:本报资料中心)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发展洪流未袭来前,旧巴生路是吉隆坡少数遗留许多木屋区的道路。(图:本报资料中心)

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时间快转至现代,这条118岁“高龄”的道路被分割成不同部分,许多路段已重新命名。如今,旧巴生路路段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始于赛益布特拉路(Jalan Syed Putra)与“东西连贯大道”(East-West Link Expressway,E37)的交汇处,再到新班底(NPE)大道起点结束。另一部分的旧巴生路段,便是从新班底大道的终点,延伸至“白沙罗-蒲种大道”(Damansara–Puchong Expressway) 前的交叉路口结束。

由此可见,即便联邦大道建成后,旧巴生路优越的地理位置未曾被取代。其介于吉隆坡和八打灵再也间,前往两处均只需大约十来分钟。

此外,这条路通向联邦大道和隆芙大道,无论是通往西部的巴生,还是南下新山或北上槟城,都非常方便。因此,旧巴生路成了许多置产者的心头好,产业市场打得火热。但该道路塞车问题多年不得解,让人们对旧巴生路又爱又恨。

王振宇认为,所有历史和日常都离不开河流,只不过火车轨迹或道路建成后,人们渐渐忽略其存在。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沿着巴生河走去,可见大道桥底尽显绿意生机。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行走在旧巴生路上,左右两侧处处可见车厂和轮胎店。

相关文章:
【大路小道/02】回首旧时光,他们眼中的旧巴生路……
【大路小道/03】探索旧巴生路,寻访巴生河的往昔烟火
延伸阅读:
【大城小镇/01】居銮老街,活起来!
【大城小镇/02】老建筑新灵魂,唤醒老街的旧记忆
【大城小镇/03】回乡──延续羁绊,重新连结人与地
【大城小镇/01】破落的柴埕,承载金门人拼搏的故事
【大城小镇/02】小小柴埕,香火旺盛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