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百年曆史的舊巴生路,是吉隆坡的主要道路,亦曾是人們往返吉隆坡與巴生的唯一道路。1959年,吉隆坡-瑞天鹹港高速公路(KL-Port Swettenham Highway)竣工,通往兩座城市間的道路多了選擇,但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仍無可取代。
ADVERTISEMENT
“大多數人聽到舊巴生路覺得環境很髒也很亂,不會特別想來這裡,所以很少人會談論這裡的故事。”城市歷史研究員王振宇如是說明。而河流流經之處,往往是文明的開始,亦是歷史的起點。要說起舊巴生路這條百年道路的故事,不免俗地也得從巴生河(Klang River)說起。
沿著巴生河興建的舊巴生路,顧名思義便是通往巴生的一條舊路。
19世紀工業革命興起,歐洲對橡膠和錫礦需求量大增,馬來半島這座蘊含豐富天然資源的島嶼被相中。除了霹靂的太平和怡保,當時雪隆一代如八打靈(Petaling)、新街場(Sungai Besi)、安邦(Ampang)和加影(Kajang)等地區,都是錫礦的開發地。
在運輸錫礦的過程中,流經吉隆坡和巴生港口兩處的巴生河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汽車還沒發明的年代,河流是聯繫內陸地區最便捷的通道,人們可乘坐小舢板渡河,就連城市開發者也透過河運輸建築材料等物資。最早的公路是在偏下游的地方建起上岸的入口,再從入口用牛車把人或貨物載到吉隆坡,全長17英里。
“巴生河上流發源於烏魯鵝嘜(Ulu Gombak)森林保留區,共長達120公里。”王振宇進一步說明,此河流共有11分支處,其中包含流經吉隆坡的鵝嘜河(Sungai Gombak)支流,最終向西流向馬六甲海峽,即巴生港口。由此可見,巴生河成了當時雪隆一代運輸錫礦等天然資源出口的主要途徑。
巴生河運輸被鐵路取代
然而水路耗時長,耽誤錫礦運輸至巴生港口,成了當時一大待解難題。根據歷史記載,1872年,未來的海峽殖民地總督、時年22歲的實習官員瑞天鹹(Frank Swettenham)陪同未來的雪州參政司、時任律師德威申(J. G. Davidson)乘坐人力船,從巴生前往吉隆坡,兩人整整花了3天時間才抵達吉隆坡。
英屬雪州政府出於經濟考量,於1885年建鐵路。這樣一來耗時3天的水路即刻縮短成半天,運輸過程變得更有效率。最終,鐵路取代巴生河成為吉隆坡和巴生間運輸商品的主要通路。火車鐵路最初用作錫礦運輸用途,後來才成為人們來往巴生和吉隆坡的交通工具。
在鐵路建成以前,沿著巴生河就已經有路,只不過當時的路均為黃泥路不好走,這些路是為了運輸錫礦,好比現在的安邦路、新街場路、富都路(Jalan Pudu)等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難推測舊巴生路也是因此存在。
“我們現在所說的舊巴生路,其實在之前叫做新八打靈路(New Petaling Road)。”
舊巴生路的前身——新八打靈路
19至20世紀,吉隆坡經濟發展蓬勃、人口迅速成長。為了讓貨物運輸更有效率,修築道路成了必然。根據馬來聯邦測量局的資料,即1929年和1935年出版的吉隆坡地圖證實已有新八打靈路。而國家檔案局一則文件記載,新八打靈路是作為“通往八打靈的新道路”(new road to Petaling)目的而建設。
英屬雪州政府於1904年批准該計劃,隔年便開始施工。隨著新八打靈路建成,預示著一條更直接通往吉隆坡的道路誕生。
這條名為新八打靈路的道路長達4英里,始於十五碑路(Jalan Brickfields,現稱Jalan Tun Sambanthan)的岔路處,再從陳亞棠路(Jalan Chan Ah Tong)、拉華路(Jalan Travers,現稱Jalan Rakyat)和淡比阿都拉路(Jalan Thamby Abdullah),延伸至八打靈,最終止於現在的八打靈火車站(KTM Petaling)。
再後來,這條新八打靈路成為巴生路(Klang Road)的一部分。究竟這條往返兩座城市的道路,何時更名為現在我們已知的“舊巴生路”,文史上並未有確切的記載。
“1959年後,大家要去巴生便改用新建且更加寬闊易走的吉隆坡-瑞天鹹港高速公路,從中推測巴生路自此更名為‘舊巴生路’。”王振宇解釋。
交通便捷,四通八達
時間快轉至現代,這條118歲“高齡”的道路被分割成不同部分,許多路段已重新命名。如今,舊巴生路路段可分為兩個部分,即始於賽益布特拉路(Jalan Syed Putra)與“東西連貫大道”(East-West Link Expressway,E37)的交匯處,再到新班底(NPE)大道起點結束。另一部分的舊巴生路段,便是從新班底大道的終點,延伸至“白沙羅-蒲種大道”(Damansara–Puchong Expressway) 前的交叉路口結束。
由此可見,即便聯邦大道建成後,舊巴生路優越的地理位置未曾被取代。其介於吉隆坡和八打靈再也間,前往兩處均只需大約十來分鐘。
此外,這條路通向聯邦大道和隆芙大道,無論是通往西部的巴生,還是南下新山或北上檳城,都非常方便。因此,舊巴生路成了許多置產者的心頭好,產業市場打得火熱。但該道路塞車問題多年不得解,讓人們對舊巴生路又愛又恨。
相關文章: 【大路小道/02】回首舊時光,他們眼中的舊巴生路…… 【大路小道/03】探索舊巴生路,尋訪巴生河的往昔煙火 延伸閱讀: 【大城小鎮/01】居鑾老街,活起來! 【大城小鎮/02】老建築新靈魂,喚醒老街的舊記憶 【大城小鎮/03】回鄉──延續羈絆,重新連結人與地 【大城小鎮/01】破落的柴埕,承載金門人拼搏的故事 【大城小鎮/02】小小柴埕,香火旺盛 【大城小鎮/03】繁盛不再,人跡稀少,再造柴埕尋出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