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分配出现鸿沟,乡区仍面对医护人员不足的窘境。
首相安华日前承诺公共服务局将会继续为医学、药剂和牙科系学生提供赞助计划,让学生和家长松了一口气。早前首相署(沙砂及特别事务)部长阿米占指出,由于2026至2030年有大量医务人员涌入,卫生部已停止对公共服务局在医学、牙科和药剂方面的赞助,而此前获得公共服务局资助的学生会继续得到赞助,直至2027年。
ADVERTISEMENT
虽然停止医学、牙科和药剂方面的赞助,可让公共服务局为其他领域的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资助(赞助1名医学生的费用,相当于赞助10名其他领域学生的费用),但如此一来,家境清贫的优秀生将无法负担昂贵的医学系学费,不能一圆医生梦。而较后,首相作出的承诺,重新点燃他们的希望,让他们得以继续踏上梦寐以求的学医之路。
问题似乎解决了,但另一个纠缠我国医学界已久的疑问,却还没有划上句号。到底我国的医生是否过剩?当局之前就是以这个理由停止医学、牙科和药剂方面的赞助。据阿米占所言,在获得公共服务局赞助的学生中,2023年预计有1774名医学生、69名牙科生和296名药剂生毕业,另有2029名医学生、68名牙科生和184名药剂生会在2024至2027年毕业。
其实,国内医生过剩的争议,并非新鲜事,这些年来不时有人提起。2006年,时任卫生部长蔡细历曾预测我国在2014年会出现医生过剩的现象;2017年,马来西亚医药协会促请私立大专院校,限制招收医学系学生,以缓和医生过剩。而后来衍生出来的合约医生制度,似乎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医生过剩的问题。
不过,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一方面我们看到医生过剩的种种数据,另一方面却又听说医生短缺。对于当局指医生过剩,合约医生罢工组织(Hartal Doktor Kontrak)作出反驳,指这并不能反映本地医疗机制严重缺少医护人员,以及病患日愈增加的事实。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相?
我们不能只是以人口和医生比例为标准,来判断医生是否过剩,也要考虑到医生的分布,以及他们的专业。目前普通医生很多,可是专科医生却不足,这也算是一种短缺。另外,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分配出现鸿沟,乡区仍面对医护人员不足的窘境。
再者,也要考虑到人口结构的变化。基于我国人口逐渐老化,对医疗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当然也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与此同时,亦不能忽略病人求医的选项。据悉,国内约有7万名医生,当中55%是在政府体系服务,其余在私人界,不过80%病人却是到政府医院或诊所求医,这造成政府医院负担繁重,人手吃紧。从这个角度,横看竖看都看不出“医生过剩”的状况。
这是一个复杂的议题,不能任由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政府当局须与相关利益者深入商讨,并妥当地进行长期规划,以确保国内有足够(非过剩)的医生为群众服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