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陳平原老師曾言:同一座城市,有好幾種面貌:有用刀劍刻出來的,那是政治的城市;有用石頭壘起來的,那是建築的城市;有用金錢堆起來的,那是經濟的城市;還有用文字描出來的,那是文學的城市。
似乎,島嶼的時光總是緩慢的。當知名品牌書局入駐吉隆坡時,檳城的書局(排除售賣課本、參考書的)始終寥寥無幾。所幸,檳城人還有島讀書店,還有《城視報》。
ADVERTISEMENT
“島讀”臉書專頁的封面照寫著:“環海的熱帶島嶼上,迷人的古蹟老城裡,我們以書創造人文風景”,透露出它與商業連鎖書店的區別。
而踏入島讀書店的那個午後,是我的首次體驗。除了想到書店親眼看到、觸摸書皮,翻開書頁,那個午後還有要做的事情——索取最新一期的《城視報》。《城視報》是我中學畢業後在一些咖啡館或是學府裡看見的刊物,而收藏這份刊物成了我的愛好。原因無他,裡頭的文稿皆與我深愛的家鄉有關。
在這如此注重流量的時代,紙媒也不得不開拓路線經營社媒。而《城視報》編輯團隊實實在在地透過文字、透過圖片記錄與傳達這座城市的點點滴滴,從創刊號介紹古蹟區的老屋建築風格,再到最新一期介紹喬治市內商店的招牌等,這一切都在為這座東方花園留下文字記載。倘若哪天這些地方消失了,至少還有文字留念。畢竟,一座城市有了人,有了文字,才是完整的。
有許多方法愛護一座城市
那天下午是我首次到《城視報》的工作室新址。對檳城大部分青年來說,這個地點一點都不陌生,就在由梅志雄先生改造舊鐵廠而成的COEX共創空間。這空間加上不同的文青品牌入駐,且與巴士藝術中心相近,已成為島上青年週末喜愛聚集的去處。不過,對於離島好一陣子的我而言,走進該空間卻找不到書店,只好撥電詢問負責人。接聽電話的,正是《城視報》的主編——張麗珠女士。耳邊傳來她的提點,方向感極為不佳的我才找到了目的地,順利拿到刊物,還有機會在書店裡細細地看書。就像回到大學時期,在商務書局裡翻開書頁,看看目錄,看看其中一篇章。書店,是個有魔力的空間,讓我們回到過去,反思如今的自己。
回到家後翻開第39期《城視報》,看著從小在喬治市見過的招牌皆有其歷史背景,有于右任的墨寶、有胡漢民的墨寶、有李健的墨寶,覺得可貴之餘,還有自己對這座城市的瞭解仍不夠深厚而感到懊惱……這座城市的魅力,就像深不見底的寶藏。
如今,精品酒店、咖啡店、文青商店紛紛入駐喬治市,填海計劃在經歷了1989年的程序後,環境影響評估報告(EIA)也在近期獲得批准,這座城市的風景線終究會一變再變。這城市自2014年起,就有編輯團隊時時刻刻留意著她的動向,真是何其幸運。更何況這本免費的雜誌圖文並茂、紙質甚佳、彩色奪目,我回到熱情的島嶼時,怎麼可能錯過它?
愛護一座城市,有許多方法。很慶幸,這座城市仍有《城視報》記載著她的前生今世,甚至是未來。如果某一天你在檳城以外的地區看到這本刊物,也請你翻一翻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