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科书是教育文本,经过编写审查后,其所呈现的内容,代表的不只是经过选择的学习内容,更是代表教育系统中的“合法知识”。因此,如何将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在考虑内容篇幅与授课时数的限制下,言简意赅呈现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自然对编(写)审(校)团队是一大考验。
詹雪梅女士于6月14日星洲日报言路版发表一篇题为《历史课本误导孩子了吗》的文章,文中就现行独中初一历史课本单元3第66页有关基督教的内容叙述提出质疑,认为有误导孩子学习历史之虞。
ADVERTISEMENT
作为昔日独中历史科教师兼董教总独中工委会统一课程委员会历史科学科顾问,我很欣慰看到越来越多诸如詹女士的家长开始关注现行独中历史教材内容,家长们的鞭策与指正,将有助于推动历史学科编(写)审(查)团队在选取内容和文字叙述方面更为严谨把关。事实上,历史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是“两个时间与空间共存的记忆”,一个是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环境,另一个是历史家(记录者)所处的时空环境,加上长期以来的历史记录,多以官方历史家的论述为主,如何多方搜集各种史料,更为深入历史情境,理解不同时代人们所存在的历史时空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典章制度、互动情形等,才能更客观的呈现历史日常面貌。
其二,历史学习强调时序脉络,让学生能依时间顺序建构事件之间的意义与关联性,从中理解历史上诸如变迁、延续、发展等观念的意义。以基督教为例,广义的基督教固然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但其最初始的源头是耶稣创立的基督教。基督教在公元1054年第一次大分裂,分出以正统信仰自居的希腊正教(即东正教)和普世信仰的罗马公教(俗称天主教)。到了1517年,又发生第二次大分裂(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宗教改革),从罗马公教中分出基督新教(今天狭义的基督教)和原来的罗马公教两大派,之后再衍生出基督新教的子派如路德教派、卡尔文教派和英国国教派和罗马公教的子派耶稣会。是以过去的历史固然应该以过去的名词去做叙述和解释,不能随意套用今日的说词来诠释。
其三,詹女士一文中指出历史教材内容中关于基督教的两个错误:一是“基督”的原意的确是“受膏者”或“弥赛亚”, 并无“救世主”的意思;二是耶稣从未自称“救世主”,仅以“人子”自称,编写者可以将耶稣的外在行为表现诠释为“救世主”,但不能乖离历史事实的呈现。
至于詹女士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一事归因于耶稣“亵渎天主,以及煽动以色列宗教进行极端改革”所致,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其时耶稣所处的犹太行省(后改名巴勒斯坦)是罗马帝国的统治地,犹太教原是此处希伯来人的主要信仰,当耶稣宣扬基督教且信众日增时,自然会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和犹太教领袖构成威胁,成为杀害耶稣的理由。
历史教科书是教育文本,经过编写审查后,其所呈现的内容,代表的不只是经过选择的学习内容,更是代表教育系统中的“合法知识”。因此,如何将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在考虑内容篇幅与授课时数的限制下,言简意赅呈现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自然对编(写)审(校)团队是一大考验。独中历史课本的编(写)审(校)团队大多来自独中资深的历史教师,在繁忙的教职生涯中,以半义务性质扛起编写和编审重责,实属不易;加上缺乏编写和审查教科书的专业训练,多以自身的教学视角作为出发点,犯错自然在所难免。这一点编(写)审(查)团队必须欣然接受批判和承认错误,并在下一年度的版本中及时更正与修订。
(作者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董教总独中工委会统一课程委员会历史科学科顾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