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
发布: 9:27am 18/06/2023

非常人物

纽约时报

说故事的人

范琪斐

TODAY看世界

the world today

斐姨所思

台湾youtuber

台湾资深媒体人

范琪斐的美国时间

资深驻美特派记者

人物故事

臺灣資深媒體人范琪斐 / “不要老是覺得大眾很蠢” 媒體人該相信社群的智慧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陈啓基 视频:本刊 黄琬焮

人稱“範姐”的臺灣資深媒體人,在電視臺擔任駐美特派記者二十餘年。若說起國際新聞,上一輩對范琪斐在重大新聞事件中的專業表現、犀利風格絕不陌生。在50歲那年,她選擇離開舒適圈,從電視新聞記者投入新媒體的懷抱。問起原因,她說只為把重要的事情換個形式傳遞,喚起觀眾對切身議題的關心。

採訪當天,范琪斐身穿娘惹裝,準時抵達約好的咖啡廳。

“大家好我是范琪斐,歡迎收看范琪斐的《》。”這串鏗鏘有力的開場白,對熟悉《TODAY看世界》的觀眾來說,一丁點都不陌生。

ADVERTISEMENT

5月下旬,趁著范琪斐來馬公幹一週,我發起訪談邀約,很快地便收到她爽快答應的回覆。採訪那日她身穿娘惹裝、準時下午5點鐘抵達約好的咖啡廳。

雖然過去幾天,范琪斐人在馬來西亞參與節目錄制,但她主持的《TODAY看世界》依舊每日準時上線。眼前的她不見一絲疲憊,目光炯炯有神、說起話來中氣十足,惟不見影片裡評論國際時事的犀利模樣。當時收音器材出了點小狀況,耗了點時間調整,范琪斐也全力配合,“我知道媒體人的辛苦,你們慢慢來沒關係。”

2019年,臺灣通訊軟體LINE邀請范琪斐主持國際時事節目《TODAY看世界》。

新媒體允許新聞工作者與讀者交流

2014年,范琪斐主持一檔科技節目,三天兩頭駐守美國矽谷。“當時我看著許多美國傳統媒體倒閉,讓我非常篤定網絡一進來,臺灣媒體生態會產生大變化。”

那時臉書剛推出不久,看準此趨勢,范琪斐請來年輕朋友開設專頁,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范琪斐的美國時間”。專頁開是開了,但對於長期在電視新聞工作的范琪斐來說,經營新媒體、自媒體的方式截然不同。

“在美國,我基本上寫完新聞、傳回臺北後就結束了。觀眾怎麼看新聞、收視率怎麼樣,我都不曉得。可是Facebook很不一樣,我做了一則新聞後,觀眾馬上就會給我反饋。”透過與網民互動,范琪斐真正地瞭解觀眾想要什麼,以至於在後來的選題、新聞編排上,形成有別於傳統電視新聞的模式。再後來的故事,熟悉范琪斐的讀者大概有了頭緒。

2019年,通訊軟體LINE邀請范琪斐主持國際時事節目《TODAY看世界》,“LINE想做國際新聞,但他們認為找網紅不大好,更希望找一個具備傳統媒體和新媒體sense的人。”

因為LINE的一句:你只要負責把新聞做好就好,范琪斐坦言決定投入《TODAY看世界》節目製作。

集結全球各地寫手做好內容

無論是前首相納吉1MDB案的發展或我國過去兩年的政治“宮鬥”時事,范琪斐以一名國外媒體人的身分,用短短10分鐘的時間,精準概述事件經過。當中,范琪斐在影片中置入不少只有當地人才瞭解的哏,如大馬零食Super Ring,最讓我國網民驚喜。

然而,不單是馬來西亞時事,《TODAY看世界》的內容更囊括全球。漸漸地,該節目在國際新聞的領域建立好口碑的同時,意外吸引臺灣以外的觀眾收看。這或許解釋了何以採訪當日,不時有路人認出范琪斐、要求與她合影的緣由。

范琪斐在節目中不只言簡意賅地概括大馬事件經過,還置入不少大馬哏,讓我國網民感到驚喜。

究竟該團隊何以在那麼短的時間,掌握他國的時事?對此,范琪斐選擇與當地寫手合作。她認為隨著世界變得越來越全球化,意味著人們不像從前只關注中國、英國或美國的動向,“大家關心的事情越來越多了,緬甸、菲律賓,甚至是馬來西亞也很重要。但這麼多地方,究竟要安排多少記者才夠呢?”

於是,她借鑑了那時候美國《紐約時報》面臨經濟危機時的做法,“在世界各地養記者太花錢,紐時實在花不起了。為了節省開支,該報社選擇和當地的KOL(意見領袖)合作。”

由此《紐約時報》得以馬上獲取第一手兼品質很好的新聞,在范琪斐看來這也是現在最符合做國際新聞的方式。

“假設我和一個馬來西亞的寫手合作兩年了,熟悉彼此的合作模式。若大馬突然有大事發生,他就會清楚我的標準在哪裡,縮短溝通時間。”

另外,相較從前電視臺選材隨編輯而定的形式,范琪斐認為社群媒體賦予觀眾說話的權力。她說:“從前觀眾是沒有聲音的,但現在他從新聞源頭就能開始參與。”好似此次來馬,她便在網上徵詢網友意見,寫道:“我想問問大家有沒有哪一個馬來西亞網紅,值得特別去聊聊天的?”該貼文累積近600個贊,更有超過200名網民參與討論。

“我們在社群媒體寫新聞跟以前在傳統媒體完全不一樣。好比在發想新聞時,我會去社群問網民是否認為這個事情重要。他們如果覺得不重要,那這則新聞的priority就不會太高了,會被放到後面。”

范琪斐用其右手掌比做一個人最終的理念、攤在左拳頭上,說:“我都跟年輕人說:不管做什麼事情,你都清楚最上面的東西是什麼?你做這件事的背後是什麼?”

在流量中找尋“最上面的東西”

問及這樣的模式,會否陷入“只寫讀者想看的新聞”的窘境?范琪斐立即反問道:“應該看的新聞和不該看的,又是誰來決定?

傳統媒體的選材是編輯、總編輯決定。但來到網絡時代的時候,又是誰來決定?”而范琪斐從事電視記者生涯二十餘年,之所以決定跳出舒適圈經營新媒體,正是因為電視臺的侷限。

“臺灣電視臺以前播一大堆都是監視器、車禍的新聞,我待在那裡腦袋都快發黴了。”她認為,世界上值得探討的議題不僅僅於此,“我現在就做大家應該知道的、我也覺得很重要的新聞,譬如說為什麼年輕人都買不起房子等切身議題。 ”

她承認,雖然帶有議題性的新聞不如娛樂八卦來得流量多,但范琪斐認為不需過於氣餒,因為觀眾會慢慢累積。她亦強調,作為一個媒體人該相信社群的智慧。“不要老是覺得大眾很蠢,你若相信外面有人一樣會關心這件事,他(觀眾)就會來跟我們一起尋找問題背後的答案。”

雖然社群媒體提供創作者和觀眾交流平臺的好處,但創作者會否容易在流量中迷失自我?而范琪斐在談論此課題的語氣,比任何時候都來得堅定,她說:“我都跟年輕人說,不管做什麼事情,你都要清楚最上面的東西是什麼?你做這件事的背後是什麼?”

她坦言找到這“最上面的東西”並非易事,然而一旦尋獲便不易迷失,“正如我當時毅然決定從電視臺跳出來一樣。”范琪斐的解釋看似“與在流量中堅守自我”無關,但更深入瞭解後發現,她所做的都離不開“想喚醒大眾關注議題”的心,亦是她由始至終的理念。

范琪斐鼓勵年輕人對世界抱有好奇心,擁有洞察趨勢的直覺,才能順應不斷變化的時代。

最終結果: 希望觀眾對 議題產生關心

好比繼《TODAY看世界》後,范琪斐和團隊陸續在新媒體平臺上推出《》《說故事的人》《行動代號2027》的新節目。

談及開啟新節目的理由,她說:“在《TODAY看世界》我們做的是整理新聞的工作。但10分鐘的新聞結束,我還是有很多問題。所以我們就需要去採訪學者、專家尋找答案,才有了播客《斐姨所思》。”

再後來,范琪斐又認為一些課題必須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呈現,才能喚起大眾的關注。好比步入高齡社會的臺灣,安樂死議題至關重要。於是乎,她邀請一名為媽媽進行絕食安樂死的醫生上節目作客,“這名醫生的故事性很強,我希望可以用更人性的說故事方式讓觀眾接觸安樂死議題。”

即便從《TODAY看世界》到《說故事的人》敘述方式不一樣,但范琪斐希望聽眾能借由她製作的內容,開始關注最切身的議題。“你說故事的方法要感性或理性,在我看來真的doesn’t matter,但最上面的這個東西一定要在。”她說。

范琪斐用感性的方式,希望透過《說故事的人》帶出有血有肉的故事。
雖然《斐姨所思》現在仍沒有帶來收益,但范琪斐認為這檔節目是《TODAY看 世界》的一部分 ,透過採訪學者、專家,從中解答心中的疑問。

後記: 累並快樂著

“我幾乎時時刻刻都在看東西,時間對我 來說太寶貴了。”

 無論是搭計程車聽Podcast,還是在臺灣飛 馬來西亞的航程上用電腦工作,對范琪斐來說 與時間賽跑是最習以為常的日常。問及會否對 資訊接收感到疲憊,她罕有地露出一絲疲憊,“每天不停在看東西、 接受資訊的時間也很長,我一直處於很疲憊、很疲憊的狀態。” 

但很快地,范琪斐便恢復一如既往的神采奕奕,“我老公常說, 我做新聞上癮的狀態像在吸毒。”自嘲一番後,她接著說的更像是給 自己的話:“離開TVBS時我都50歲了,而我一生中做的最好的決定, 大概就是這個了。”

點擊鏈接觀賞范琪斐快問快答視頻:https://www.facebook.com/sinchewplus/videos/659423919363023/

更多人物內容:
貝殼放大創辦人林大涵 /眾籌共享夢想 亦推動社會改革
自嘲跟傳說中一樣龜毛/主播方念華:細節處理好 比一切重要
昆蟲生態學博士轉行當記者/劉耀華用理性與感性寫環境新聞
畫家沙・克約/用畫筆為族人發聲 “原住民不是外來者”
品冠/秉持炙熱之心繼續走 音樂路上無懼新挑戰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