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很多東西正從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甚至消失無蹤。
ADVERTISEMENT
新的筆記型電腦,已經沒有了CD/DVD光碟機。10歲以下的孩子,恐怕已經不知道什麼是打字機、收音機、VCR錄影機,也沒見過電話亭,不曉得電話卡是幹什麼用的了。再過10年,也許我們的後代只能去博物館看煤氣爐、錄像機、電話機等家庭用品長什麼樣子。
學日語的人都知道《大家的日語》這本全球通用的教材出了第二版,新舊版最大的區別在於詞彙及句型的增減。新版刪除了電話卡、卡式錄音帶、文書處理機等詞彙,增加了互聯網、電子辭典等詞語,以應付時代的需求和轉變。
不管喜不喜歡,願不願意,接不接受,我們都身不由己地進入了涼颼颼的數碼世界。無論哪個年齡層的人都必須學習掌握數據,跟人工智能和各種應用程式建立新關係。
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被瞬息萬變的科技撇在後頭呢?IT達人孫德俊在他的新書《數碼時代——48個生存基本法》裡明確地告訴我們如何掌握時代的脈動,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活得更自在。
我們確實站在時代的轉折點,四處都是高牆,包括我們自己。人有惰性,喜歡安於現狀,因此才有人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說法。如何攀越“自己”這座高牆,在於我們是否願意改變,勇敢地走出舒適圈。不要問“是誰搬走了我的乳酪”,要緊的是接受乳酪不在原地的現狀,離開自己的小房子,跑進名叫數碼的迷宮,重新尋找自己想要的乳酪。
作者提出下一個10年的生存之道是掌握3個力:學習力、創造力和聯結力。AI無處不在,每個人都要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學習新科技,擁抱創新精神,讓科技、人文與個體相互聯結,無中生有,以創造更多的可能。
特別認同作者的3個建議:把脈將來,掌握下一個風口;立足大馬,放眼東南亞;善於利用網絡,提高生活素質。通過互聯網學一門手藝、報讀興趣班、寫詩填詞、製作短片……都是創建美好生活的門路。
這些年大家經歷了疫情的反覆變化,生活形態也起了不同程度的改變。許多企業為求自救而轉向數碼化,加速了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就連灑脫多年的翻譯工作者也受到衝擊,我有一些同行開始興起轉換跑道的念頭。
當然,對小市民來說,數碼化並不是壞事,誰也逃不出AI的掌心。各種繁文縟節交由AI處理,可以免卻許多不必要的步驟,也沒什麼不好。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就讓自己改變,善用科技智慧,接受數碼化社會帶來的便利,換個活法就是了,因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相關文章: 葉蕙/我和韓國有個約會 葉蕙/機器人,你好 葉蕙/我們走過的那個時代 葉蕙/舞(武)出璀璨人生 牛忠/大銀幕 陳靜宜/白咖哩面的分身術 阿薊/人見人愛的馬來傳統街頭小吃:Kuih serabai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