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电视台的创意部人员捎来短讯:“欸,抱歉啊,上次谈好的翻译案子,被ChatGPT抢去了。”
ADVERTISEMENT
当下啼笑皆非,回对方一句:“很好啊,你替你的客户省了钱。”
对方以为我会生气,其实我真的无所谓。今天若换我站在甲方的立场,我也会想方设法压低案子预算,包括尝试使用人工智能做初步的语言转换。
在翻译行业,“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TPE/Machine Translation Post-Editing)已是常态。你可以问任何一位在从事翻译的朋友,相信大部分都曾经通过谷歌翻译、DeepL等翻译机器将文本做初步的语言转换,然后借着自己的语言能力以及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为译文的素质把关。
在翻译法律、金融、医疗科技等内容时,比起语言转换,译员更需要掌握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判断机器翻译是否过关。而在创意领域,比如文学、艺术、广告文案的翻译当中,译员的角色更像是编辑或作家,根据原文二次创作,所以创意和语言驾驭能力更为重要。
现今不少客户在雇用译员服务时,会指明是MTPE,也就是说文本已经过机器翻译,只需要译员帮忙译后润色和审校的工作。
如果你还在从事低端、低价的翻译工作,很抱歉,你或许很快就会被AI取代。
最近从朋友口中得知,有平面媒体刊登的文章,是直接用ChatGPT翻译的版本。虽然编者在刊登前作了修改润饰,但读起来仍硬邦邦、干巴巴的,好像在吃夹生米饭,不仅没味道,而且牙还磕得慌。
一篇读之无味的文章,弃之我也不会感到可惜。
朋友问我,翻译案子接连被人工智能半途拦截怎么办?没事,我已经跳到另一艘船上去了。
约莫就是AI来势汹汹取代文字翻译的同一时候,我开始了口译员的职业生涯,目前正从事医疗口译的工作。进入这一行后才了解,口译员已经跳脱了纯粹翻译的功能,除了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更需要具有沟通协调、应对突发事件等能力,要时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都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比如前几天一个远端医疗口译案子,年迈的病人口齿不清,地方口音浓重,据说换了好几个口译员都一一宣告退败。视讯中我瞥到病人身后坐着他的妻子,于是向医生建议,请病人的妻子将他含含糊糊的答复重述一遍,再让我译成英文。
机器会取代译员吗?只懂得语言转换的译员很有可能会被机器取代,惟有那些扎根于某个领域、不单纯做“翻译”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章: 彭健伟/亲身体验才准 彭健伟/伦敦贵族生活门外汉 彭健伟/伦敦夏天的阳光 彭健伟/清迈的伪情报特工 May子/没有中间 叶蕙/我和韩国有个约会 胡须佬/粿条演化史 牛忠/大银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