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1日訊)新報業媒體完成有關發行數據被誇大的調查。結果顯示,當中涉及不當銷燬報紙和記錄發行量收入,以及疑存在問題的商業安排。這些做法可能觸犯法律,新報業媒體已按審計與風險委員會的建議報警。
早報網報道,新報業媒體集團(新報業媒體)今日發聲明說,沒有證據顯示新聞和編輯部參與虛報發行量。從會計角度看,此事對集團2022財年(截至2022年8月31日)的財務報表影響也不大。
ADVERTISEMENT
受委調查的審計與風險委員會,委任艾倫格禧律師事務所(Allen & Gledhill)協作調查工作,檢討範圍是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的公司財務,涵蓋前上市公司——新加坡報業控股(報業控股)經營媒體業務的時間。
律師事務所上週五(16日)將調查結果報告給委員會。委員會提煉了調查結果後,向新報業媒體董事會提呈調查報告。
調查顯示,報業控股內部,上至董事會都知道,企業客戶可向報館購買或贊助批量報份(bulk copies),發行部也可動用公司內部的 “讀報教育資金”(Newspapers in Education Fund),以優惠價購買批量報份,以提高發行量。
審計與風險委員會提呈給新報業媒體董事會的調查報告強調,這似乎是業內接受的做法,並不違法,也沒有被新加坡發行量審計局禁止。
然而,發行量審計局規定,如果報份被退回、未售出或未派發,則不能計入發行量。
報業控股在年報中採用財年最後一個月份——8月的發行數據。調查發現,2021年8月的發行量被誇大,日均多了約8萬2600份,當中4萬9000份是通過“讀報教育資金”上報但未派發的批量報份。
報告提到,報館通過商業合同賣報給學校,也通過報業控股基金會,為高等學府的閱讀角落贊助紙報和電子報,但有幾點“值得關注”。
這包括報館按合同為中學提供紙報和電子報,但學校2020年要求不要派送《海峽時報》印刷版後,發行部仍繼續印刷並計入紙報的發行量;合同2021年更新後不再包括《海峽時報》紙報,發行部因此用“讀報教育資金”來印刷報紙彌補落差;學校要求只提供英文學生報IN Paper電子報,但發行部繼續印刷報紙並送往加基武吉貨倉銷燬;疫情期間學校要求暫停送報到閱讀角落,但報紙照印刷,送往貨倉銷燬,或是存放著,在學校重開後才重新派發。
調查報告說,基於上述原因,報業控股2020和2021財年的年報,以及呈報給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和統計局的發行數據被誇大。知道報紙未派發卻被計入發行量的人都來自發行部。除了一個高層之外,沒有證據顯示報業控股董事會或其他高層參與此事。報告沒註明這名高層的名字。
調查也發現,發行部職員用“Avatar copies”來代指要丟棄的報紙。沒有證據顯示報業控股董事會知道銷燬報紙的做法或“Avatar”一詞。
調查報告也指出一些不當會計行為,如把從客戶那裡賺取的一些款項當做開銷而不是收入,記入“讀報教育資金”,這可能違反財務報告準則第115條的原則。用“讀報教育資金”購買的批量報份也不應視為發行收入,因為這些報份未被出售或派發。
調查也發現,報業控股與X媒體機構有訂閱量互換協議,涉及1萬份《海峽時報》和5000份《商業時報》電子報。調查報告指出,媒體機構之間的訂閱量互換協議是正當且長期存在的做法,本身無不妥。但上述交易有可能演變成有問題的安排,以誇大發行量和收入為唯一目的,而不是真的要執行安排。例如,截至2022年7月29日,即交易的首18個月,僅有七個《海峽時報》和《商業時報》的數碼訂閱代碼被激活。
至於涉及上述事件但仍受僱於新報業媒體的員工,調查報告說,這些員工始終按照上級的指示行事,並且似乎誤以為上級指示的做法是公司接受的做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