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财经

|

即时财经

|
发布: 6:23pm 22/06/2023

克鲁曼

泰勒丝

音乐经济学

克鲁曼

泰勒丝

音乐经济学

克魯曼談音樂經濟學: 泰勒絲巡演為何沒賺更多?

(紐約22日訊) 最近西洋流行樂天后碧昂絲現場演唱會吸引大量歌迷朝聖,甚至成為瑞典通脹猛竄的一大因素。同理,小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隆重展開的世界巡迴演唱,想必也會帶動各地飯店和餐廳生意興隆。

ADVERTISEMENT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21日在紐約時報專欄特別撰文談“音樂經濟學”。他指出,泰勒絲開演唱會賺大錢理所當然,真正耐人尋味的問題是:她怎麼沒賺更多?

克魯曼說,大牌歌手進帳最豐的財源,不是銷售音樂專輯或串流音樂授權,而是巡迴演唱收入,早在CD銷售鼎盛時期就是如此。如今,像泰勒絲這樣才華洋溢、舞臺魅力又強的歌手,每一場現場演唱會門票收入都可望進帳1,100萬美元至1,200萬美元。

是什麼科技讓歌手能藉現場表演大撈一筆?克魯曼認為,是因為有麥克風加上先進音響系統,今天的歌手才能對臺下成千上萬名歌迷表演。

1850年代,有“瑞典夜鶯”之稱的珍妮林德(Jenny Lind)到美國巡迴演唱時,舉辦了95場,累計門票收入超過70萬美元,摺合每場收入逾7,000美元。此數看來不多,但考量當時美國消費者物價僅約現在的40分之一,以實質(扣除通脹)價格計算,林德當時的門票收入並不似乍看下那麼少。

克魯曼指出,經通脹調整後,美國現在比170年前富有多了。以美元計算,現在美國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大約是1850年時的600倍;若以人均所得調整,林德當年的每一場音樂會收入,可能相當於今天的450萬美元左右。

泰勒絲分到的音樂會收入是此數的“兩倍多”,但照理說“應該更多”才對,為什麼沒有?畢竟林德當年表演的音樂廳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實在很小,容納人數有限。今天,泰勒絲可在大型音樂場館同時為5萬人甚至更多人演唱。

因此,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泰勒絲沒賺更多錢?

克魯曼認為,其中一個答案可能是,演唱會場地很大,意味泰勒絲的門票不像昔日林德演唱會入場券那麼稀有,儘管今天美國人口也比1850年大得多,可能抵銷了這一點。

另一個答案可能是,現場音樂會如今扮演的角色較有限。170年前,參加現場演唱會,可能是聆聽專業歌手演唱的唯一途徑;但今天的音樂,包括現場表演的錄影帶,已變得唾手可得。現場音樂會至今仍是特殊體驗,但跟昔日相比,只迎合更小塊的利基市場需求。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