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边缘评论

|
发布: 7:10am 25/06/2023

边缘评论

华教

莫泰熙

安焕然教授

林明华

边缘评论

华教

莫泰熙

安焕然教授

林明华

安焕然教授.华教需要多一些好人

安焕然教授

不应只是摇旗呐喊或只会内部协调,需要更多的是不忘初心,会看到“他人”的用心和志向而诚心跟人说“谢谢”的人。华教需要更多的是“好人”。

ADVERTISEMENT

今年3月,资深报人走了,走的太突然。其灵堂挂着“明析国是今息笔,华教耕耘少一人”。

林明华自1980年加入星洲日报,从普通记者做起,之后升任柔佛州采访主任、高级采访主任。在星洲日报服务长达36年,退休前更曾任执行编辑(言论)。

他的报馆生涯,间中经历1987年茅草行动,星洲日报被勒令停刊。1988年星洲日报重组复刊,推行一系列的革新版面和采访报道方针,其中一项就是地方版的大改革。1989年林明华主编“大柔佛”版,内容相当多元,并且特辟多个地方版专栏,提供大篇幅版面图文并茂的特稿,一些地方性的民生和文教课题也让记者深度专题报道,不仅深入民心,甚至改变了柔佛读者的阅报习惯。自那时起,很多柔佛人阅读星洲日报,习惯上是先翻阅“大柔佛”,才阅读全国版的。

林明华也是写专栏评论的能手。他开始是“情在人间”栏目的作者之一。可能在媒体界久了,写的时事评论相当“平衡”,不太会偏向某一方,也没有太过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旗帜鲜明的立场。即使对某事物有意见,也是委婉批评,以至于他的文章读来常给人过于温和,不够过瘾的点到为止。但在华教课题上,他的言论和立场却是很有坚持和有原则的。

林明华是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一个很有同理心的前辈。他阅历深广,待人客气、随和。过去我走田野调查和做口述历史访问时,常常在新山报馆街“溜达”,很多讯息和访谈的人脉都是从他那里得来的。他很了解新山华社和媒体报界很多人的是与非,但从不主动讲人家的是非。不过,每次我无端端被人抹黑的时候,他会跟我聊,把一些“江湖是非”以及一些人的行事人格跟我讲,让我释然。

林明华是一个会,也肯帮助人,了解人,同情人,有温度的好人。更令我敬佩的是,他是英校生,却热爱华文教育,孩子都送入独中(宽柔中学)接受教育。生前也是新山泰丰华小的副董事长。晚年他在泰丰华小的校园发起了黄锺大道,每个星期有好几天都会在那小小的学校花园里除草种花,搬石锯木、植树种花,当个华校园丁。

那天去明华的灵堂吊唁,接到一本林明华生前最后主编的《光前裕后:新山客家公会九六周年特刊》,田头地尾,诗礼传家,排版设计很古朴,是仿古籍线装书而印制的,很有客家格调的一本特刊,值得收藏。当天下午,下大雨。等雨停,记者问我一些问题,我只建议记者,明华是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媒体人,也是一个正直的大好人。要写新闻就多写些正能量,报道多一些他生前如何默默帮助人,如何有心于协助推动文化的小故事吧!这个世界很需要这种正直的好人啊!

岂料三个月后,6月,无雨。心情很是复杂。又一个华教园丁走了。老实说,我和莫泰熙的华教观和意识形态,尤其是对语言教育这一块(包括以何种语言教学和考试,以及对马来文的学习等课题上),是有不一样的认知。在华教运动上,莫生是战斗型的斗士。对于其斗争的对象和方式,有些我也有不认同的地方。但毋庸置疑,在华教运动上,莫泰熙的思想目标明确,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而且言行一致。这是必须肯定的。

我和莫生的见面其实并不多。只是在我还在南方大学学院任职的最后那一年,武汉大学找上了我,邀我参加研讨会,还给了一张客座研究员的聘书。后来才知道,那是莫泰熙先生的推荐。很是感激。却来不及当面跟他说一声谢谢。

如今,华教园丁又走一人。剩下的,是哪些人还在那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呢?

莫泰熙留下的最后字迹:“感谢每一个好人”。抽动人心啊!是的,华教不应只是摇旗呐喊或只会内部协调,需要更多的是不忘初心,会看到“他人”的用心和志向而诚心跟人说“谢谢”的人。华教需要更多的是“好人”。

小小花园里的花,需要多一些“好人”来照顾。

当然你会问,谁才能算是“好人”呢?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