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自己,憑什麼你可以隨意質疑受害者是為了出名、為了獲得金錢而揭發加害者的惡行?
臺灣#MeToo運動持續延燒,許多政壇、文化、娛樂圈和各領域的性騷擾和性侵加害者,相繼被揭發惡行。
ADVERTISEMENT
每個社會都會發生性騷擾和性侵事件,令人驚訝的是,有人弄錯焦點,抨擊“臺灣社會就是這樣”,這不是臺灣人的問題而已,很多地方都有在暗處哭泣的男人女人。
美國發起的#MeToo運動,延伸到臺灣,不只是女性受害者,也有男性受害者站出來說出自己的不幸遭遇。
大馬尚未發起#MeToo運動,因此性騷擾和性侵的受害者只能默默承受痛楚。
在一家甜品店裡看到“玫瑰果凍”的造型時,覺得#MeToo受害者就像原本應該自然綻放的玫瑰,突然被困進透明果凍裡,外人無法從完好的外表,理解被陰影捆綁的無助。而當玫瑰從果凍裡掙脫時,卻不是終於能夠呼吸透氣,反而分分鐘會被吞食摧毀。
在職場、學校、家庭、社區甚至戀愛關係中,一些人經歷了性騷擾和性侵,但是沒有人會輕易說出來,更多人像似被封進果凍,在完好的外表下藏著別人看不到的創傷。
在父權和強權的威懾下,很多弱勢的受害者不敢說出經歷,以免被鄙視嘲笑。如果內心不夠強大,無力對抗強權,甚至是家人的不諒解,受害者又得不到社會相關組織的支持,後果不堪設想。
反之加害者在社會地位的加持下,如享有宗教權威、高學術教育資歷、政治身分、社會名望,往往就被公眾盲目維護信任,繼而造成受害者必須承受輿論壓力或二度傷害,摧毀尊嚴。
在加害者處於強勢的情況下,受害者往往難以承受輿論壓力,也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所以我們看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爆出性醜聞後,依然可保住權位,而醜聞中的女生萊溫斯基卻被攻擊取笑至必須躲起來。涉及性醜聞的男藝人很快就可以東山再起,而受害者卻承受各種指責如過街老鼠。
我們一次又一次的看到德高望重的宗教人士、激勵課程大師、為人師表者、政經領域的領袖,可以藉著自己的身分地位和名望,成為性騷擾或性侵的加害者,而最終也可運用權勢和金錢逃過司法制裁,反讓處於弱勢的受害者受到輿論的凌辱。
#MeToo運動能否成功提高人們的性別平等意識,關鍵是在每個人的內心,沒有人知道類似的事件會不會發生在自己,或家人朋友身上。
問問自己,憑什麼你可以隨意質疑受害者是為了出名、為了獲得金錢而揭發加害者的惡行?憑什麼你覺得受害者有力量,可以逃離這樣的傷害?
每個人至少應該學習做到:對受害者抱持更多同理心,不要發表惡毒評論,不要無知盲目的相信具權勢地位的加害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