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源流的學校須學習三種語文,當局必須設法兼顧,不可以此作為藉口,或針對語文的實用性,對馬來語文的學習有所忽略。
“華校生馬來文越來越好”──這是6月21日《星洲日報》的新聞標題,說這話的是教育部長法麗娜。
ADVERTISEMENT
法麗娜是在馬來西亞華文理事會主辦的“提升雪隆華淡小馬來文水平講座會”閉幕禮上表示對華淡小的馬來文水平感到樂觀,認為這兩類小學掌握馬來文的程度越來越好。
在最近公佈的馬來西亞教育文憑(SPM)考試中,華淡小升上來的學生在馬來文科的表現有顯著的進步。法麗娜讚揚華理會每4個月為華淡小教師提供強化馬來語文水平的課程的舉措。
華理會自2018年開始,不斷推動華淡小馬來語文的學習,以提升華淡小學生的馬來文水平。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們的實際行動取得一定的成果是必然的事。
我們希望他們繼續努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和文化組織響應加入這個行列,給學校提供有效的教材、教學法等等,讓華淡小學生打好馬來語文的基礎之餘,升入中學後也能在歷史及其他以馬來文為教學媒介的科目學習自如,不落人後。這對學生日後的升學和深造都大有裨益。
大家都說,馬來語文是團結國民的語文。生活在馬來西亞,能在適當的場合應用良好的馬來文,理所當然。
華文源流的學校須學習三種語文,當局必須設法兼顧,不可以此作為藉口,或針對語文的實用性,對馬來語文的學習有所忽略。
我認為,馬來西亞華人學習馬來語文須有更正面的態度。除了爭取在馬來文科或其他用到馬來語文的科目獲取優良成績,還得在正確敘說和書寫兩方面多下工夫,以便在多元社會場合與人交流或發表意見。
無可諱言,還有不少華校畢業生在公眾場合吶吶無言,無法充分表達個人的思想與感情。種族的鴻溝往往是這樣形成的。
一般家長或教師偏重子女或學生報讀數理專科、工程、經濟,並不認同後輩在馬來文學等領域發展,這無疑是一項不太正常的偏差。
個人覺得,華校生處於這個多元社會,理應在各方面積極發展,為國家社會在不同領域作出有用的貢獻,不應獨處一角,只想到如何賺得更多的金錢、爬上更高的地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