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3日訊)中國年輕人失業率屢創新高之際,中國官媒發文評論“慢就業”現象,指其不是貶義詞,需要從兩面看待。
中國國務院主辦的中共直屬黨報《經濟日報》星期一(7月3日)發文稱,隨著2023屆畢業生陸續離開校園,調查數據顯示,選擇“慢就業”的應屆生從去年的15.9%,上升到今年的18.9%。
ADVERTISEMENT
互聯網資料顯示,“慢就業”是指大學生在畢業後,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遊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等。
《經濟日報》文章稱,雖然存在爭議,但“慢就業”並非貶義詞,“畢竟大多數慢就業不是不就業,更不是躺平。”
文章指出,對於慢就業現象,要區分被動選擇和主動選擇兩種情況。其中,由於今年青年就業壓力依然較大,未就業畢業生和失業青年不得不被動選擇慢就業,繼續搜尋合適的崗位。針對這種情況,應當持續不斷提供就業服務,讓有就業意願的青年儘快就業或參與就業準備活動。
文章介紹,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6月底及時啟動了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制定了詳實計劃,在7月至12月期間,對2023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服務,提供政策宣介、職業指導、崗位推介、技能培訓或就業見習等機會。
對主動選擇慢就業的青年人,文章稱也應當區別引導,開發更多有針對性的專項技能培訓課程和服務,增強青年群體適應產業發展、崗位需求和基層就業的能力。
文章也提醒,畢業後留出過長時間去觀望、一味求穩求好,也有可能造成心理焦慮,挫傷自信甚至逃避現實。家庭、學校和青年人應當做好合理規劃和調控,提升個人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免“高不成低不就”。此外,也應充份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信息橋樑作用,阻斷畢業生向消極就業、懶就業方向變化,通過改善勞動條件、規範企業行為增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
文章最後呼籲,無論對就業前景有甚麼樣的預期,歸根到底要靠實踐和奮鬥來實現,“只要方向清晰、方法對路,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據中國教育部預測,今年將有1158萬名應屆高校畢業生,比2022年增加80餘萬,創歷史新高。此外,今年歸國求職的留學生人數預計突破100萬,即有就業需求的大學畢業生總量將超過1250萬。
與此同時,中國青年失業率則持續攀升。據官方公佈數據,今年5月中國16歲至24歲的青年人失業率上升至20.8%,是自2018年有該項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值。(聯合早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