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食譜,昆蟲一直在食物鏈裡,還得講究時節採集昆蟲,《周禮‧天官·鱉人》便記載了“祭祀,共蠯、蠃、蚳,以授醢人。”意即在祭天時,他們會用蟻卵(蚳)製作肉醬獻祭。
ADVERTISEMENT
隨著人類演化,生存環境和飲食習慣出現變革,大夥兒不吃蟲,轉頭吃家禽和牛羊。但世界各地依然有人烹調營養豐富的昆蟲餐,歌頌吃蟲的美好。
當世界人口迅速成長,這無形中加速肉類的需求量,恐怕供不應求。2013年,昆蟲被推到鎂光燈底下,歐美國家推崇昆蟲飲食,以減緩糧食危機和溫室效應。
那不吃蟲行嗎?有生物科技公司回應這個問題,成功研發人造肉以填補人類食慾需求。然而,人造肉價格太高,並非所有人負擔得起。
昆蟲飲食話題沉寂了一陣,這一兩年又被提及。今年4月份,新加坡食品局宣佈批准銷售16種昆蟲食物,包括蟋蟀、蠶蛹、蚱蜢等。我國亦有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尾隨永續糧食風潮,挖掘昆蟲產品和飲食的新可能。
說到吃蟲,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泰國,大街小巷可輕易找到昆蟲零食的攤販。在昏黃燈光照射下,油炸後的昆蟲顯得鮮香脆口。盤子裡有堆積如山的蚱蜢、蠶蛹、蟬,甚至有蠍子跟你say hello。
在本地也能吃到昆蟲,那就是東馬的碩莪蟲。經過廚師巧手處理,這些肥滋滋的白色碩莪蟲搖身變成軍艦壽司、披薩配料。如果勇氣十足,亦可挑戰咀嚼活生生的碩莪蟲。
碩莪蟲或許太大隻,讓人看了瞠目結舌,若換成瘦小的麵包蟲(或稱黃粉蟲,mealworm)呢?
賽城大學(University of Cyberjaya)研發與研究生中心總監黃惠渲副教授正是專研麵包蟲的學者。不過,她沒有將麵包蟲端上餐桌,而是製成狗餅給寵物食用。她微笑地說,其實人類也可以吃麵包蟲。2021年,歐洲食品安全局已批准人類食用經烘烤的麵包蟲。
“大眾觀念普遍認為蟲很噁心,它會蠕動且覺得很骯髒。可是很多人忽略一點,所有生物都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才會出現昆蟲飲食文化。”
蛋白質高,投身研發麵包蟲
在黃惠渲眼裡,麵包蟲屬於絕佳的替代蛋白。當它處於幼蟲階段,體內蛋白質含量可高達50%或以上。目前,她也擔任本地生物科技公司Zelcos Biotech研發部首席顧問,積極開發麵包蟲營養價值的潛能。
或許大家比較熟知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大馬有很多農場採用室內養殖方式培育黑水虻,利用黑水虻幼蟲“吞噬”農業廢料和廚餘,解決環境汙染問題。由於飼養黑水虻的成本低廉,生長週期很短,很快看到成效。麵包蟲則需要8至10周才能取其幼蟲製作產品,需要投入很多耐性和時間。
既然很多農場、大學和地方政府推廣黑水虻,她在食物議題上面做了很多考量,另闢研究新方向,希望找出新的應用去解決人類、社會和環境的問題。
麵包蟲或許可以成為一劑解決自然環境負擔的藥方。對此,她毅然投身麵包蟲的研究領域。
“為什麼會專研麵包蟲?因為它已被認可為能夠食用的昆蟲。”她解釋,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想要找出蛋白的替代品,打造“可持續的未來食物”(sustainable future food),為未來糧食危機做好準備。除了研究植物性蛋白,科學家也往昆蟲蛋白髮展,尋求新的蛋白資源。目前全球研究發現,大約有2100種可供人類食用的昆蟲種類,各別有不同的營養元素含量。
推出昆蟲狗餅,主打低過敏原
雖說人類可以吃麵包蟲,但一下子推出昆蟲食品,消費者會心生抗拒。黃惠渲選擇慢慢來,先往寵物市場試水溫,通過麵包蟲解決寵物飼主的日常需求。
“我們有問一些飼主,得到的反饋是說市面上的狗糧或零食會造成狗狗敏感,或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可能有些狗餅採用動物蛋白或有用一些穀類。”
她認為,昆蟲蛋白會是一種“novel protein”(新型蛋白)以取代狗狗吃的蛋白。現階段他們已與獸醫合作,通過觀察和試驗,確保狗狗吃後健康無恙,不會產生敏感原。
在包裝配料表上,發現他們採用南瓜粉。原來Zelcos Biotech主打低過敏原的原材料,會移除所有穀類,不用粘米粉,改用南瓜粉、紅薯粉取代穀類原料,確保打造出符合市場規格且品質無虞的寵物食品。
提到敏感原,她坦言也得看狗狗品種,每個品種都有不同的敏感原。一些狗是吃貨,無論什麼食物都放進嘴裡,結果很容易生病。
為何分開萃取油脂和蛋白?
當我拿起一塊狗餅一嗅,發現有類似椰餅的香氣,不禁問道,人類能吃嗎?她指著配料表笑,這些全是人類能吃的材料。當寵物餅乾成功改變人們對昆蟲的思維,往後就會往人類餅乾發展。
她稱,麵包蟲經過烘烤後會被碾碎,抽取它們的油脂和蛋白。據瞭解,麵包蟲含有銅、鐵、鋅、鎂等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除了維他命B12,麵包蟲的維他命含量普遍高於牛肉。
麵包蟲體內有十多巴仙是油脂,10%是益生元纖維,所以在烘烤過程中會有不同的反應和顏色呈現。即使萃取出麵包蟲的油脂,顏色也會有所不同。烤箱的成品是深暗色澤,微波爐烘乾得出的油,顏色較淡淺。
“這些油最後注入回寵物餅乾,因為狗餅也要有一點脂肪。”
為何要分開萃取,而不把整隻蟲放進去?她笑答,這樣可以客制和精準調整配料的比例,為寵物調配出所需的營養成分,畢竟研發的狗餅主打低過敏原,降低狗的敏感程度。
飼養麵包蟲的3大關鍵點
若想大規模飼養麵包蟲,需要有一套嚴謹的養殖系統,以提高麵包蟲的存活率。她提到,當中有3大關鍵點:溫度、生長密度和餵養食物。麵包蟲喜歡溫暖的生活環境,室溫要調節得剛剛好,而不同成長週期會有不同的溫度需求,有時溫度越高成長得越快。
接著是成長密度。麵包蟲喜歡群居,但不能過於密集,一個養殖盤大約1.5kg的麵包蟲幼蟲即可。最後是餵養的食物。許多小型農場會用農業廢料餵養,但這些廢料處理不好會殘留農藥、微生物和黴菌,會令麵包蟲生病。麵包蟲身體發黑,就是生病的跡象。黃惠渲主張餵養幼蟲吃豆渣,偶爾夾雜菜市場的剩菜。
當面包蟲到了幼蟲階段,會被取出烘乾,然後進入脫脂程序,把體內的油脂和蛋白分開。經過脫脂加工,麵包蟲可以磨成粉末,混合其他配方再製成寵物餅乾、漢堡肉餅、麵粉、麵條、能量棒等。
“麵包蟲未來動向應該是發展成人類食品,在歐洲有公司把麵包蟲幼蟲(磨成粉狀)的蛋白質製成食物,比如漢堡肉餅、蛋白粉,去取代現有市場的動物性蛋白。”
如果將麵包蟲養大成蟲呢?她答,這會是另一個研究方向,可以取它們的甲殼質(chitin),用來製作洗頭水或其他產品。
吃蟲──未來的趨勢?
根據科學研究數據,麵包蟲可以“degrade”(降解)塑料,轉變成自己的營養。從環保角度來看,麵包蟲是一大助力,惟必須考慮它們的食物轉化率,長期食用會不會導致營養不良。
黃惠渲指出,若往後要將這批麵包蟲製成飼料或人類食用產品,會有食物安全問題嗎?在沒有任何選項之下,麵包蟲的確可以吃塑料,但它真的喜歡吃嗎?
當問及吃蟲會是未來的一種必要嗎?她認為應該用更多元的思考角度去看待昆蟲飲食。社會上提倡吃蟲應對糧食短缺僅僅是一個面向,而我們不是迫於無奈才吃蟲,反倒要看重昆蟲的潛在價值,經過科學處理後,它們能為人類提供更高的營養成分。
“古時的人或東馬原住民會吃碩莪蟲,因為有很高的膠原蛋白。另一個原因是成長環境有很多碩莪蟲,容易取得。”
她說,大家都在尋找新型蛋白和未來食物,這都是為了保障食物安全。“當你說人造肉接受度可能比較高,相對的人造肉不是天然的,科學人員是抽取幹細胞培育,它不是一種自然的做法。”反觀昆蟲是原有的生物,生物科技公司只是將昆蟲製作成食物,“我們還需要很長時間,教育人們接受昆蟲飲食。”
“我們現在生活在每天都有新事物的年代,大家說人工智能、科學改進,那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嘗試找一些新型的蛋白資源呢?”
視頻: 【密集恐懼症者慎入】帶你探索蟲蟲的養殖世界! 相關文章: 【蟲蟲商機/02】從泥土到餐桌,小小蟋蟀營養豐富 【蟲蟲商機/03】生物界清道夫黑水虻,吃掉廚餘拯救地球 延伸閱讀: 【造肉時代❶】真肉vs素肉vs人造肉──肉質大比拼 【造肉時代❷】素肉vs人造肉──葫蘆裡藏了什麼秘密? 【造肉時代❸】味來人造肉──顛覆味蕾救地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