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让加害者受到应有惩罚,也提醒任何人在施出狼爪或调戏别人之前,想一想一时之快等于摧毁别人的人生以及自己的前途。
台湾娱乐圈Me Too风暴依然在烧,只是火势转弱慢火炖汤。经过一轮轰炸之后,打翻所有人的三观,就算形象再圣洁的艺人被揭穿是人设,也不会带来石破天惊的讶异。
ADVERTISEMENT
一些人看到近期台湾政经文教和娱乐圈接二连三的爆破真面目后,才知道有“Me Too”这项醒觉运动,也有人问:什么是“Me Too”?
“Me Too”运动始于2006年,发起人是社运分子塔拉纳伯克(Tarana Burke),当时一位13岁少女向她倾诉遭受性侵犯的经历,她用“我也是”(Mee Too)一词来回应少女,让她知道自己不是孤军作战,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她一样受害。后来塔拉纳以#MeeToo发起草根运动,提高人们对女性遭受暴力和性侵的醒觉。
相信当年社会还是保守的,遭遇性侵或非礼的人,会害怕社会异样眼光而不敢讲出真相,有些人甚至把不幸遭遇当作自己的问题,觉得丢人或羞耻,躲在阴暗角落自舔伤口,连最亲密的人都不敢讲,准备和秘密一起带进棺材。
一直到2017年,好莱坞爆发性丑闻事件,美国演员艾莉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和一批女性挺身指控制片人哈维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和性骚扰,掀起第二波的“Me Too”热潮。
她在社交平台发动以#MeToo(#我也是)作为标签的运动,很快引起全球关注,也带动骨牌效应,引导更多受害人站出来讲述自己的悲痛经历。这波热潮只在西方国家发酵,直到台湾近期引爆第三波“Me Too”后,才有更多人知道这项运动。
要站出来揭自己的疮疤,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受害者除了公开自己最不想面对的阴暗面,还要面对无情的冷嘲热讽,这个社会并非只有同情者,还有部分是看戏吃瓜的观众,一些人也会合理化性侵行为,反而同情加害者,质疑是不是受害者有问题。
网络上的留言,有少部分是近乎无情的,甚至有女性留言“这么久的事了,现在说出来有什么用?”“当时为何不报案?现在是蹭热度吗?”“现在人家有妻有子,放人家一条生路吧。”
这些网民或许不知道自己正在施加二度伤害,她们甚至不知自己正是另一种形式的“米兔”受害者──因为长期被灌输“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认为女人遇到“米兔”事件应该低调处理,或者自我检讨有没有做出让对方误以为可以胡来的言行衣著举止,要受害人承担了加害人的罪行。
这也是为何受害者总是保持沉默,这个疮疤形同精神虐待,一生困扰受害人,影响她们的心理和心态,甚至家庭生活。有的受害者会觉得自己肮脏、自责和精神受困,需要接受专业心理治疗才能走出创伤后遗症(PTSD)。
直到有了“Me Too”运动制造平台让社会公开辩论这个课题,受害者理解到自己不是唯一面对问题的人,错不在她们,所以她们才鼓起勇气站出来说出真相,勇敢面对疮疤,把阴影从心灵小黑房释放出来得到解放。
“Me Too”运动的终极目标,是希望随着受害者勇于站出来之后,以后不再发生性侵和性骚扰事件。除了让加害者受到应有惩罚,也提醒任何人在施出狼爪或调戏别人之前,想一想一时之快等于摧毁别人的人生以及自己的前途。
其实任何人都可能是“米兔”的受害者或加害者,只是不自觉而已,但千万不要变成别人的“米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