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我曾在圖書館翻過一本泛黃的印刷手帳本,裡面記錄著作者的生活,而我便有樣學樣地剪貼起旅遊手冊:機票、傳單、收據、名片、手信包裝等。那時候的我並不知道什麼是手帳,只是覺得外出旅行時除了爸爸拍照留念(網上都找得到的照片),收集些當場當時的實物更有象徵性。因此,每次外出旅行,我都會帶著我的冊子,夜晚遊玩歸來後在酒店裡記錄一天的活動……
我的初中生活是在冠病疫情下度過的。學校關閉的日子,我白天黑夜都困在家中,一成不變的生活就像陷入時間輪迴的漩渦,根本分不清什麼是“昨天”“今天”“明天” 。因此,我開始接觸“子彈筆記”來規劃我的生活。習慣打卡表、待辦事列、心情語錄、課業進度……我逐漸找到我生活的定海神針,而一切也開始步入正軌,往前奔跑。
ADVERTISEMENT
上了高中後,我的生活變成了兩點一線,時間都被課業安排得滿滿當當,而我的手帳也變成了記錄生活點滴的主題日記。我試著用手帳去記錄我的16、17歲的色彩——有時收藏奶茶的收據、巧克力的包裝,回憶開心的事,記錄流淚的事,甚至是文章刊登了,我也會剪下來,貼在我的“成就錄”裡。每一次夜深人靜,我便一邊播放輕快的音樂,一邊做著手帳,還會翻回去回顧之前的生活,回味當初的憧憬,細細品嚐生活的點點滴滴,也許這就是對生活的一種熱愛吧!
製作手帳是心流時間
快樂學華文班的手帳製作趣味班著實讓我眼前一亮。看了鄭捷勵老師給大家分享的手繪插畫風、文藝雜誌風、簡約留白風、幾何圖形風等10種手帳風格後,我噗嗤一聲笑了:我的根本就是隨意庸懶風!我不是文藝感很強的美術學生,藝術細胞也極不發達,我的手帳都是鉛筆寫下的隨心錄,沒有花樣的熒光筆或貼紙,枯燥無感的黑白二色主張著樸實和效率。
上課時,我沒有和老師同步做手帳,也很遺憾沒有機會開鏡頭和老師分享我的手帳,但很感謝鄭老師熱心地與我交流對答。最讓我心有同感的是鄭老師說:“做手帳是放鬆解壓的瞬間,是抒發情緒的出口,不要注重手帳做得好不好看的結果,享受那個過程就好了。”
那段我留給自己的自我時間,手帳像黑洞一樣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想,這就是米哈伊所提出的“心流”吧!
在群組分享時,有同學使用Canva製作電子版手帳。我並不有心針對電子版手帳,但我依然認為手寫手帳比虛擬手帳來得更感人:除了用心觀察及收集生活上瑣碎的材料,更多的是體會筆尖在紙上雕刻的滋味。當你心疼地撕下心愛的貼紙,啪一聲黏在手帳本上,一剎那又覺得自己眼光真好,一遍遍地摸著自己設計的排版,滿足感油然而生——電子版手帳製作者是體會不到這份微妙的喜悅的。
人生是一所圖書館,裡頭裝著一本本手帳。我不知道樂學華文班裡有多少同學做了手帳,又有多少人會堅持做手帳,但我希望手帳這個潮流可以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為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留下一些值得回首的印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