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和国大党宣布不参选,对不少人来说,是意料中事。然而,外界更关注的是,他们会否抱团取暖,选择投靠另一个“码头”?
ADVERTISEMENT
在第15届全国大选和团结政府成立之后,马华和国大党被排除在内阁阵容外,两党除了直接丧失话语权,也被视为必须依附国阵才能生存的政党。
虽然国阵向来都是由巫统主导,巫统作为国阵老大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国阵成员党之间的关系持续走下坡,其中一个颇为关键的因素是支持首相人选所引起的。
大选前,国阵最高理事会通过和接纳“不要行动党、不要安华”议案;大选后,10名国阵议员齐齐签署法定声明,支持国盟主席慕尤丁出任首相,这让成员党之间的纷争浮上台面。
国阵主席阿末扎希更在一场公开活动上声称,他原谅了这10名力挺慕尤丁任相的国阵议员,惟纪律委员会将继续监督这些国会议员的动向。
不过,被爆出参与签署法定声明的马华和国大党议员持相反意见,并坚称他们所做的决定,都是以国阵最高理事会议决为基础。
随着扎希在国阵内掌握绝对的主导权,这显示了国阵成员党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当初的联盟精神已经不复存在,甚至有走向分化的危机,而马华和国大党正是被边缘化的政党。
在马华宣布不参选之后,党内基本上出现两种声音:(一)十分认同中委会的决定,即在观察目前的政治局势后,决定将重点放在第16届全国大选;(二)对于马华不参选的决定深感失望,并认为不应该剥削各阶层人才上阵的机会。
实际上,团结政府的议席谈判基础在于“胜选政党在原区守土”的原则,倘若马华无法取得任何议席上阵权,又或者被分配到原本属于土团党(之前为希盟一分子)的马来议席,马华是否有十足的把握,能为国阵和希盟取得胜利?答案是,不可能。
如果要重振旗鼓,马华更希望从行动党手中争取有胜算的选区,最理想的当然是混合选区。不过,正如我在稍早前一篇题为《马华要行动党将议席拱手相让?》的评论中提到,没有政党会做亏本生意,即使是团结政府的成员党,也不会将打拼多年的江山或议席拱手相让。
如果不是因为争不到议席,马华还有另一个不参选的原因,假设马华有机会在6州选举中各别上阵1至2个议席,往后的谈判就会从所拿到的议席基础去谈。万一再度败选,马华又还有什么威望或力量去证明政治实力呢?
因此,不参与6州选举,并全力备战第16届大选,或许是马华最正确的决定。
虽然马华和国大党的处境被形容为遭边缘化,巫统前宣传主任沙里尔韩丹更声称,两党做出的决定似乎反映“国阵终结的开端”,但对于国盟领袖来说,马华和国大党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个时候,国盟领袖向马华和国大党伸出橄榄枝,吉打州务大臣兼国盟6州选举主任莫哈末沙努西更建议两党退出国阵,加入国盟以上阵州选。
当然,沙努西的举动更像是在煽风点火。毕竟,任何有意加入联盟的政党,必须获得联盟各成员党的同意,绝非个人说了算。
面对沙努西的献议,马华总会长魏家祥很快在脸书发贴,并直截了当以一个“NO”(不)字回应。
一个“不”字,可以有很多种意思,但最坚定的拒绝,相信就是不退出国阵。
在2018年第14届大选后,马华经历严重的溃败,并深思该党的未来政治方向,包括在国阵的地位。
“马华为何不退出国阵”──也成为了马华党选两个派系热议的课题。时任马华总会长廖中莱主张,如果退出,那是矮化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解散国阵。
在面对内外夹攻的情况下,马华代表大会通过“授权马华中委会推动解散国阵,组织新联盟”的提案。不过,基于巫统、马华和国大党无法达成共识,国阵最终无法解散。
虽然马华续留国阵的决定引起争议,但立场非常明确,即马华坚持是国阵的创始政党之一,无论发生什么事,马华绝不会主动退出联盟,这是不能妥协的底线。
至于马华未来会否加入国盟?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至少在这一刻,马华依然秉持创党的中庸、多元和团结精神,拒绝宗教与种族极端主义者,亦不会为了东山再起而成了支持“绿色浪潮”的千古罪人。
国盟的献议固然诱人,但马华还是必须为未来的政治前途著想,勿天真地盼望国盟会是另一个国阵或避风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