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10/07/2023

性侵

台湾

性骚扰

幸存者

女权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

加害者

王妤娴

吴启铭

马来西亚性学会

#MeToo

#我也是

性别对立

【#MeToo運動/02】#MeToo運動的後坐力——人人自危、性別對立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黄冰冰、林明辉

【#MeToo运动/02】#MeToo运动的后坐力——人人自危、性别对立

一定是誣告要蹭熱度啦!

ADVERTISEMENT

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

隨便講一句都是騷擾了囉?

你們這些死男人!

你們這些臭女人!

臺灣#MeToo運動讓社交媒體在一個多月內緊密充斥大量受害自白和指控,不知身在馬來西亞的你作何感受?不負責任觀察,有些男性人人自危,擔心自己的一些言語、動作都被“上綱”成性騷擾;有些女性與絕大部分受害女性同一陣線,仇視絕大部分的男性。

早在2017年美國#MeToo運動,問題無可避免地延伸到男女對立,以及質疑受害自白是否有其他利益算計?2020年,韓國首爾市長樸元淳被指控性騷擾後輕生身亡,也讓受害人承受所有壓力,更造成韓國#MeToo運動陷入嚴重性別對立。

我們,包括你、乃至整個社會,究竟該如何看待和討論#MeToo?

怎樣的行為算是性騷擾?

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副會長王妤嫻解釋,行為人有沒有意圖是不相關的,相關的是這個舉動是否讓當事人感覺不舒服。“那問題來了,這樣不是很恐怖?對方不一定有騷擾你的意圖喔……”

所以最理想的狀態是,有人做了某個舉動或說了某些話讓當事人不舒服,當事人即刻反映“你這樣做讓我覺得不舒服”,而行為人當下停止和道歉,事情也許就了結了。

但是,然而,可是……世事偏不如理想。王妤嫻說,很多時候當事人因為害怕,不敢第一時間告知不舒服,行為人不以為意,當作認可,言語和行為就會不斷進階。

她解釋,檢視性暴力光譜,從言語性騷擾,到肢體性騷擾、性猥褻、性霸凌,最後可能變成。王妤嫻說,如果一開始沒有阻止,性暴力行為會變本加厲。尤其兩方有固定關係,例如師生、上司下屬,到後來要制止時,當事人越加害怕反抗會造成對方更大的反彈。來到這個階段,很多當事人明明是受害者卻會自責,如果當初勇敢說不,就不會讓事情演變成這個樣子。

【#MeToo运动/02】#MeToo运动的后坐力——人人自危、性别对立
王妤嫻以我國發生的性騷擾案為例,加害者團康導師、大學教授、體壇教練都是在權力階級之上,有比較多話語權,容易取得信任的人。
惡魔在身邊,利用權勢強逼就範的性暴力

“很多時候(加害者)真的不是陌生人。”王妤嫻強調,恰恰有太多性侵或性騷擾的加害人正是利用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去壓迫他人,也就是所謂的“權勢型性暴力”。例如在師生關係中利用老師(權力高階)的身分去誘導學生,讓學生相信他們處在一個特殊關係中,因為“特別愛你”才有這些親密舉動。等當事人意識到這是性暴力,而對方明明是自己非常信任的人,那其實相等於內心世界一角全然崩塌了。

以臺灣#MeToo運動為例,黃子佼、宥勝都是粉絲無數的大咖藝人;在我國發生的性騷擾案,團康導師、大學教授、體壇教練都是一個個在權力階級之上,有比較多話語權,容易取得信任的人。而他們正是濫用了這些信任去性騷擾當事人。

擔心翻舊賬、誣賴?#MeToo籠罩下該如何和異性相處?

那麼,回到你我的日常生活中,#MeToo運動會否讓你反思過去的行為、舉動和話語?我們接下來該如何與異性自然相處?

你或許試過,向身邊熟悉的朋友講黃色笑話,他/她不只笑了,還回以另一個黃色笑話。“你知道他/她的底線是這樣,你不擔心。但是從一開始,你是怎樣知道他/她的底線呢?”想當然耳,是慢慢試探而來的。然而馬來西亞性學會(雪隆區)會長吳啟銘提醒,“這個界線是很個別的。”

一些話語並非在某個朋友圈能講,在另一個朋友圈就不能說。吳啟銘重申,這個界線不是按圈子分類,因為每個人的接受度都不一樣。“你講一些黃色笑話,大家大笑,但可能當中有人覺得不尊重。”因此在公共場合,或初次來到陌生的環境,接觸不熟悉的人,就別去做那些私底下三兩朋友能接受,但可能引發他人不舒服的行為和言語。

吳啟銘也鼓勵,因為一些話語或行為感到不舒服時,應在當下表達出來,或者先行離開。簡訊也一樣,如果對方一直髮簡訊,而當事人覺得困擾卻什麼都不回覆,對方可能真的“不懂你不喜歡”。回覆簡訊說不,也可為自己的拒絕留下證據。

“要懂得表達自己的不舒服,而且要被對方明確知道。”吳啟銘說,每個人有表達不舒服的權利,我們不該批評他人保守、開不起玩笑,而應懂得尊重,“我不懂你不喜歡,所以我不會再這樣做了。”

【#MeToo运动/02】#MeToo运动的后坐力——人人自危、性别对立
“要懂得表達自己的不舒服,而且要被對方明確知道。”吳啟銘說。
“你們男人/女人”,#MeToo要怎樣談下去?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導言之後行文至此,都沒有以男女性別直指加害者或被害者、行為人或當事人。雖然,絕大部分的受害者、倖存者是女性,加害者是男性。刻意為之,因為美國、韓國前車之鑑,討論#MeToo太容易引發男女對立。這,似乎是#MeToo運動的必然經過啊,那我們該如何在討論中避免性別對立?

男性都是壞人!

你們女人就是這樣!

吳啟銘直言,很多時候我們開口閉口就是“我們女生,你們男生”,就已經是很明顯對立了。一旦這些話語衝出口,會讓異性覺得你是站在性別本位主義去思考和發聲。當多數案件加害者是男性,“你們男性”這一開場白,聽在一般男性耳裡的意思很可能就是,“你們(女性)覺得都是我們這批男性的錯。”

吳啟銘說,女性將自己投射到女性受害者身上,是很正常自然的,也很容易把男性當成是唱反調,不認同自己的對立面。然而,不是隻有女性是需要被保護,男性也是需要被照顧到, 性騷擾其實不限定於男性跟女性。

的確,臺灣#MeToo運動中也有男性加害者對女同志受害者(貝嶺對簡莉穎)、男性加害者對男性受害者(王丹對李元鈞、炎亞綸對耀樂)、女性加害者對男性受害者(L女對視網膜)。

“如果今天(倖存者/加害者)換成是他/她,你會有什麼感受?”吳啟銘認為,可以透過角色對調,嘗試站在事件本質上去思考和討論。以炎亞綸事件為例,如果一開始認為是兩情相悅,那麼試著角色調轉,把成年人和未成年的關鍵加進去討論,你還會這樣想嗎?這樣就能更針對事件深入討論。

他鼓勵從一個異性的角度去理解#MeToo運動的種種事件。例如,設想如果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有什麼感受和遇到什麼困難,這能讓異性感覺到, 你也有替我著想。

【#MeToo运动/02】#MeToo运动的后坐力——人人自危、性别对立

女權主義,我怕怕

也是美國和韓國前車之鑑,後#MeToo運動不僅出現性別分歧,也造成女權、女性主義被仇視,甚至出現#DontBelieveAllWomen的標籤。

不知你會否有這樣的經驗,害怕和身邊女性主義的朋友談論#MeToo?抑或你就是被指太過女性主義的人?

“我很討厭有人說我們這個工作(性侵、家暴防治)只有angry woman才做,意思是‘你們都是一些不可理喻的兇女人!’”王妤嫻無奈說到,女性主義好像變成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

但是,試著瞭解女性主義,其實講的不是男女對立,而是權力不平等和階級壓迫。冠以“女性”之名,確實因為在數世紀的歷史長河中,女性明顯受到壓迫。但是,王妤嫻說,女性主義反抗的是權力和階級壓迫。男性也可以是受害者,例如指責男性不夠男性化,這就是歧視和壓迫。“談權力不平衡、壓迫、歧視,這是跨越任何議題的。”

“我覺得當我們討論#MeToo,我們的包容是要包容雙邊。”王妤嫻說,#MeToo課題之龐大,真的不容易討論,“當你們覺得沒有辦法參與討論的時候,我也很想知道發生什麼事?比如,你害怕稍微同情某一方就會被討伐?”她一再提醒,我們都必須認知和意識到,#MeToo議題不好討論,而我們要避免製造對立。

接下來或許你我還會經歷很多激烈的討論,吳啟銘提醒,我們都可以自由表達觀點,也可以不認同別人的觀點,但一定要尊重別人表達的權利。他說,女性主義其實並不是要和男性爭論得你死我活,關鍵只有3個字“被尊重”。“我們今天講的是平衡,平衡底下就是尊重,相互的尊重和理解, 這是需要一直不斷教育的。”

相關文章:
【#MeToo運動/01】#MeToo運動的天時地利人和──怎樣的社會才能夠接住倖存者的自白?
【#MeToo運動/03】不吃瓜看#MeToo,不吃瓜報道#MeToo 

延伸閱讀:
【年輕的力量/01】17歲少女艾因/站在前線,用行動改變未來
【年輕的力量/02】社運青年琪拉/招集上街,請看見我們的怒火
【年輕的力量/03】羽球女雙/敢拼敢闖,捲起青春風暴
【年輕的力量/04】青年導演葉瑞良/做好電影,走自己的路
【年輕的力量/05】中文科技網媒先鋒葉泇陞/以科技為平臺,帶領他人高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