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本报特约

|
发布: 7:40am 10/07/2023

本报特约

汉奸

甘德政

劣质政治文化

吴三桂

本报特约

汉奸

甘德政

劣质政治文化

吴三桂

甘德政.“汉奸”的迷思

甘德政

如果我们还一直沉溺在浮躁肤浅、杀气腾腾、蛮不讲理、过度简化、动不动套政敌“”帽子,在这种里不断恶斗轮回,对于打造一个具有理性思辨的公民素养的公共空间,根本没有帮助。

最近林冠英指“支持绿潮如同汉奸”,并呼吁槟城人别做“”引“青兵”入关。

ADVERTISEMENT

这种“吴三桂”和“汉奸”等标签,常出现在华人政治里头,不熟悉这套文化脉络的“非我族类”,是很难理解这些概念的。

“汉奸”是怎样炼成的?根据学者研究,“汉奸”概念的出现,其实只是距离现在不过百多年的清末,而且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结合了华夷之辩的混合产物。

对比之下,西方根本没有所谓的“汉奸”概念,很难找到一个翻译较准的西方词汇。西方世界顶多有“叛徒”、“奸细”等的概念,如traitor、 betrayer等。

英国人没有“英奸”,法国人没有“法奸”,德国人没有“德奸”,甚至是东方的日本人,也没有“日奸”的概念。像“汉奸”这种有浓浓种族主义内涵的概念呢,应该是“中华民族”绝无仅有的独创。

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掀起肃清“通敌者”风潮。那些在德国纳粹占领期间和侵略者合作的人,被称为“通敌者”(collaborator),这还是很中性的称呼,没有杀气腾腾、欲除之而后快的喊打喊杀语境。

西方人对这些“通敌者”,倒是分得很清楚,他们是否有罪,应该由司法体系说了算,所以他们才有冗长的法律审判程序,要有证据证明才能定罪。这些往事,皆有史可考,西方史学界已经研究得十分透彻,实况错综复杂,灰色地带太多,绝非历史剧那样黑白分明,正邪不两立。

看回我们的历史教育,尤其是对模糊不清的“汉奸”部分,还不足以达到心平气和、客观看待的地步。讲到“汉奸”,很多人一定先入为主,参杂了许多个人的主观情绪和政治态度。

我们固然不能宽容那些真正穷凶恶极的帮凶,但最起码要做到“历史地对待历史”,那就是把一切放回历史的脉络和情境之中,看事情的出现,看人的转变。

一直到今天,我们华人社会,别说超越和摆脱,连理性讨论“汉奸”历史的空间也没有。在多元种族的社会里,不同种族组成的不同政党,在捍卫各自族群利益的政治博弈中,很难避免充满矛盾张力、有退有进、有得有失的谈判过程。

失望的是,以华人为主的政党,往往在华人权益方面,陷入意气之争的口水战,每当种族课题涌现,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互相往对方套“汉奸”帽子、互指对方出卖华族权益,逼到大家都没妥协的回旋余地,面子问题弄到大家必须不断装强硬,一退让就被指责软弱,而且往往吵到最后,问题依然存在,没有解决,甚至还会严重恶化。

反观经历过残酷二战的西方国家,他们懂得区分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通敌者”是否有罪,要经过严格的司法程序去处理;在历史教育的层面上,对“通敌者”历史叙述,也要尽量客观,不能只传授一堆抽象的爱国原则,和提供完美的英雄人物典范和反面教材而已,还要给出一些复杂的情境,让学生思考怎样在现实的环境下,尤其是在黑白不清、异常艰苦的环境下明智地行动,把道德原则应用在实践层面。

如果我们还一直沉溺在浮躁肤浅、杀气腾腾、蛮不讲理、过度简化、动不动套政敌“汉奸”帽子,在这种劣质政治文化里不断恶斗轮回,对于打造一个具有理性思辨的公民素养的公共空间,根本没有帮助。

如果我们一直无法超越“汉奸”的迷思,我们永远就是一个无法成熟的幼稚民族。柏杨说的五千年酱缸文化,是有道理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