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不必是经济学家,甚至不需懂得通胀的定义,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手上的钞票已变得更“小”,价值被通胀侵蚀。
冠病疫情趋向尾声,我国经济还未来得及复苏,就陷入通胀的泥淖。近年物价飙涨之速度,相当惊人,叫了数十年的“经济饭”,一贬眼间就不再“经济”,10令吉一碟饭是平常事;而生猪价格更是上演连环涨,从2021年每100公斤700令吉飙升至今年的每100公斤1710令吉,涨幅高达150%。
ADVERTISEMENT
新任国行总裁阿都拉昔7月刚走马上任,就接手应对通胀这个“烫手山芋”,挑战甚大。阿都拉昔接受访问时指出,我国目前的核心通胀率仍高于平均水平,因此必须继续谨慎看待通胀的趋势。“高通胀会影响购买力,这也意味着你现在用100令吉所买到的东西,未来价值可能会更低。”他如此说道。而这也是老百姓的担忧。
老百姓不必是经济学家,甚至不需懂得通胀的定义,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手上的钞票已变得更“小”,价值被通胀侵蚀。今天的100令吉和几年前的100令吉,虽然面值相同,但前者已经贬值,买不了多少商品。
在高通胀笼罩下,M40和B40群体首当其冲,甚至有低收入者说,就快连肉也吃不起了!物价高涨加重小市民的生活负担,影响他们的生活品质,但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一波漫长的涨价潮,到底何时结束?
据经济部长拉菲兹所言,我国今年5月通胀率继续放缓至2.8%,录得连续9个月的下降。这当然是好现象,但在漂亮的数据下,涨价声依然此起彼落,令人忧虑。
国内通胀高企,其中一个原因是令吉贬值。目前约4.6685令吉兑一美元,虽非新低,但已导致我们在进口方面须承担沉重的成本。令吉走软,进口趋贵,物价当然也就水涨船高。
上个月,马来西亚家电商总会总会长黄财荣表示,令吉兑美元走势十分不理想,导致成本增加,厂家无可奈何之下已发出通知,将在7月份调整新的价格,预告了电器价格的涨潮。另外,随着令吉兑美元汇率持续下滑,我国药品的价格也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上涨5%。而市场上的各类中药材也因为令吉贬值和运输费调涨而越卖越贵……
如今处处皆闻“涨价声”,政府的当务之急是稳定物价。令吉贬值存在外围因素,非我国所能掌控,例如美国连续加息,导致我国资金外流。当前的令吉弱势,其实并未反映国家经济基本面,国行也因此宣告要出手扶持令吉,但至今令吉仍未“重振雄风”,进口商品的价格依然昂贵。
大马要稳定物价,就得打造本身的供应链,要开拓生产与制造,减少依赖进口。在药物价格酝酿涨价的课题上,卫生部长扎丽哈认同须增加本地药厂的药物产量,减少对入口药物的依赖,以抗涨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当局须坐言起行,拟定妥善计划,严格执行。
我国的粮食领域也须往此目标前进,尽量扩大生产,以免过度依赖进口,承受昂贵的成本。看看中国的例子,人民币也在贬值,但由于中国在许多方面基本上可做到自给自足,所以对物价影响不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回落至0%,创2021年2月以来新低。
政府需从这一股“涨潮”中汲取教训,积极打造国内供应链,建构更有韧性的经济结构,以便能在危机中稳住阵脚,迅速回弹。至于中下阶层则需学习开源节流、精明消费,以渡过经济难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