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上述的基本升學形態依然保持不變。固打製敲定的門檻依舊,有志於當醫生的獨中生必須要付出更多,家長也必須負擔較重的經濟壓力。
不久前一位在臺灣當醫生多年的詩巫獨中畢業生回鄉探親,談起了本地專科醫生及私人醫院是否足以應付本地患者所需時,屈指一算竟發現,如果單是把他認識的在臺醫生全都招回詩巫,足以開一家似模似樣的私人醫院。
ADVERTISEMENT
詩巫公教中學歷年來培育了不少醫生,雖然每屆只有一班理科班,但每屆少說都有三、四位攻讀醫學系,再進修成功當上專科醫生的校友。雖然校方沒有詳細記錄迄今畢業生中共有多位醫生,分別在哪裡就業,但據校友們的粗略統計,在1993年至1995年,這3年間畢業的公教生當中,便有至少20位醫生,各別分佈在馬來四亞、臺灣、美國、紐西蘭和新加坡。
那位在臺灣一家醫院裡已晉升為部門主管的公教校友認真想了想說,在臺灣現有的醫療領域裡,無論是眼科、牙科、胸腔外科、急症科、皮膚專科、整形外科、中醫……都有詩巫公教校友。而這些在臺灣升學、就業的醫生們,也都在各自所在醫院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中不乏主任級和院長級的人物。
沒能力、沒實力不可能當上高管。臺灣醫療領域,給予馬來西亞獨中生成長和學習的環境,也讓我們看到及證明了獨中生的水平。但是這些在詩巫出生、長大的臺灣醫生們,當初若留在馬來西亞極可能當不了醫生,別說是醫學系,他們甚至連政府大學都進不了。一來是政府不承認獨中統考文憑,雖然獨中生也報考SPM,但是與只專注準備SPM考試的國中生相比,成績終究較遜色。加上當年的私人學院不如今日般林立,在本地也沒有私人醫學院可報讀,獨中統考文憑在馬來西亞形同廢紙。二來是因為固打製,升大學的門檻,尤其是要報讀醫學系的門檻更高,對獨中生而言是難上加上。在國內念醫是個圓不了的升學夢,於是要圓醫生夢的獨中優秀生,只能往外走,且絕大多數一去就回不了頭了。
現如今的情況有改變嗎?30年來,上述的基本升學形態依然保持不變。固打製敲定的門檻依舊,有志於當醫生的獨中生必須要付出更多,家長也必須負擔較重的經濟壓力。
一大批醫生專才“流落”臺灣,在臺灣找到了更自信的定位,很大程度上要歸功及感謝固打製。然而當權者迄今依然堅信,固打製拉近了各族學生的升學率和專業水平差距,也拉近了各族專業人數比例,有利於社會和諧,是一項不宜變更的明智政策。我們只能說,原來差異甚大的視角,這麼多年來不曾改變。我們除了只能繼續祝福在固打製下受益的學子,更要大大祝福在固打製下外流的學子,在窗外找到更清澈寬廣的藍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