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暖势力

|

最新文章

|
发布: 6:29pm 13/07/2023

同学会

同窗情

爱大华华中

同学会

同窗情

爱大华华中

愛中人不分貧富階級 5年同窗 一生手足情

报道/摄影:陈世传
不分貧富階級 46年同學情的昇華
從各國及全馬各州回到家鄉參加同學聚會的愛大華華中1977年畢業班同學,與老師拍下全家福。

(實兆遠13日訊)“今天出席同學會的同學,有兩位上市公司老闆,有飛機師、有企業家,有醫生律師等各專業人士,也有藍領階級的打工一族,但在我們這裡沒有階級、貧富、宗教與膚色之分,大家即使已離開校園46年,但那一份的‘兄弟姐妹情’依然在,只要聚在一起,就彷彿回到了46年前。”

劉雅俤:46年情誼仍堅固

負責籌辦愛大華華中(前天定中學)1977年中五畢業班同學會的籌委會主席劉雅俤(63歲)在同學會晚宴上,向記者如此描述他們這一群畢業班同學的堅固情誼。

他說,回到老家(愛大華)參加同學會的同學分佈全球各國,最遠的應該是從美國與英國回來,還有的是從柬埔寨、寮國及新加坡,以及全馬各州回來。

“同學們不惜老遠回來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珍惜同學的‘兄弟姐妹情’,因此只要有同學聚會,大家無論多忙,都會把工作放下,無論旅程多遠,也都會承受著旅途的疲憊回來見見老同學們。”

他舉例,當天出席的其中兩位同學都是上市公司的創辦人,即吉運速遞(GDEX,0078,主板貿服股)創辦人兼董事經理張澤鏈與myNEWS創辦人鄭大祿,他們的業務都很忙,但從不缺席任何一屆的同學會,原因就是珍惜這份同學+同鄉的“兄弟姐妹情”。

本身還住在愛大華,並是一名退休教師的劉雅俤說,他們這一班同學,自從中學畢業後,就沒有停止的通過舉辦同學會來維繫感情,如每5年或每兩年就舉辦一次同學會。

“過去的同學會都是在吉隆坡舉辦,原因是有許多同學已定居在吉隆坡,而歷經過肆虐約3年的疫情後,讓大家都覺得人應該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因此就建議回到愛大華來敘舊。”

不分貧富階級 46年同學情的昇華
46年感情如一日的愛大華華中1977年畢業班數位同學合影。前排右起為陳光財、劉雅俤、張澤鏈、吳健華;後排右二起為鄭大祿及劉禮財。
吳健華:愛中磨掉語言隔膜

“我們這一班1977年的畢業班同學,還有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特徵,那就是在同學群體裡,有源於英校、國小及華小源流的同學,但大家在愛中(愛大華華中)的5年裡,早已把語言源流的隔膜給磨滅掉,不分中英巫文的,建立了深厚的‘兄弟姐妹情’。”

擔任這次同學會籌委會副主席的吳健華醫生這麼形容。

小學時就讀愛大華美以美小學,接受英語源流教育的吳健華說,他們這一群“英校生”是在就讀完小學六年級後,因受當年的教育政策影響,而需轉移到愛大華華中升讀中學。

“當年來自美以美小學的學生,在轉到愛中時,被分成兩批,一批繼續在英語為媒介語的體系下讀完中學,另一批則是在國語做為媒介語的體系下完成,還有的一批是自華小升上中學的,就因為他們需讀多一年的預備班,以致這一群的同學,都比來自英語源流的同學大一歲。”

他打趣的說,雖然同學中有來自不同源流的學生,但都並不影響同學之間的交往,如從小讀英語的就用英語溝通,讀華語與英語的同學就用福州古田話來溝通,因此這晚宴上,可以看到英語、國語、華語及古田話滿天飛,形成了多元語言文化的特色。

陳光財:每次出席率接近100%

籌委會理事陳光財說,1977年畢業班的同學會,無論是安排在哪裡舉辦,出席率都是接近100%,無論是華裔同學或印裔同學,都會報名參加。

“出席這屆同學會的同學及他們的伴侶有150人,同時我們也宴請了還住在本地的十多位老師,如丹斯里江作漢的太太潘斯里曾德珍,現任愛中董事長姚宜銓老師,以及如今已是一名執業律師的陳祖德老師等。”

他說,該屆同學會在晚宴上,也移交了1萬令吉的捐款給母校,做為興建視聽室基金用途。

不分貧富階級 46年同學情的昇華
劉雅俤(前左)代表移交1萬令吉捐款予愛大華華中董事長姚宜銓(前右)。
張澤鏈:感情像老酒越老越醇

數年前,曾擠入馬來西亞50大富豪榜的張澤鏈,被問及為何每一屆的同學會都必定參加時回應:“我們結識於同學關係,但早已提升為‘兄弟姐妹情’,因此我非常珍惜這份數十年的感情,再忙再遠,都會參加。

不分貧富階級 46年同學情的昇華
張澤鏈:同學情是不分貧富階級的。

“在我們這群同學裡,沒有背景、貧富及種族之分,見上面時,就像兄弟姐妹一樣,大家維繫的是真實的情感,這才叫難得啊!”

他提到,同學中已有十多位離世了,到了下一次的同學會,可能又會少了數人,要好好珍惜。

“我覺得同學會很有意義,每一次參加都讓我感覺彷彿回到兒時一樣,同學之間喜樂的歡聚,感情一點都沒有生變,像老酒一樣越老越醇。”

劉禮財:飛30小時返馬見親人

移居美國已有30年之久的退休飛機師劉禮財(63歲)說,他也是每一次的同學會都不錯過,原因是他珍惜這份感情,也期待每一次的相聚,因此即使要一個人飛30個小時,他都願意。

不分貧富階級 46年同學情的昇華
劉禮財:能與老同學歡聚,飛30個小時,是值得的。

“過去,我的父母還在時,我是每年都會回來探望父母,但自父母相繼離世後,我一般只在有舉辦同學會時才回馬,因此同學們就如我的親人一般。”

江懷明:童年開始培養的真感情

來自莫珍歪新村,現已為新加坡公民,但卻又在近年輾轉到寮國開酒店的江懷明受訪時也堅定的說,不管多遠或多忙,只要有舉辦同學會,就必定參加,因為這份維繫46年的情感,對他而言很重要,所以他非常珍惜。

不分貧富階級 46年同學情的昇華
江懷明:我珍惜這份同學情,因此多遠多忙,都要回來參加。

“這份從同學時代開始的感情很清澈,就像清水一樣,沒有雜念,沒有利益,有的都是從童年開始積累下來的真感情。”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