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辽宁抚顺,有网民发布一段短片,影片中一名父亲任拎着女儿的脚踝,将她头下脚上倒挂在窗外训斥,指责女童没在厕所小便,反而是在房内小便。女童大场嚎哭,反被父亲怒吼:“不要吵!”
整个过程持续2、3分钟,这样过火的惩罚方式,吓坏楼下路人,赶紧出场制止男子的行为。
ADVERTISEMENT
从网民发布的影片中可见一名上身赤裸的男子,抓住女童的脚踝,让她头下脚上悬挂在二楼窗边,只听女童不断哭喊“爸爸拉我上去”、“救命”,然而男子并未停止这样的行为,反而虽斥她“不要吵”、“我问你为什么不去厕所尿?”
从现场情况看来,这名父亲只有稍有不慎,女童就会直接头部着地。围观群众表示,是因为女童没在厕所小便,反在房内小便,所以遭到父亲惩罚,这样倒挂的现象持续了2、3分钟,许多人都担心女童的安全,不断出场制止上,好在最后女童安全无事,结束了这场惊魂闹剧!
影片曝光后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不少人批评男子的行为就是“虐童”,以这么偏激的方法教育小孩,根本不会有好效果。“枉为人父”、“好像没有人拿他有办法,他这个行为好像也不会怎么样,真的想知道能受到什么处罚”、“天啊,对女儿怎么能做出来的,孩子这样越心理有阴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八打灵再也27日讯)“用餐后就想上厕所,其实是肠道的自然反应!”
内分泌新陈代谢科医生陈洁雯在脸书粉专说,不少人有时刚吃完东西,甚至只是喝了咖啡,马上就想跑厕所,有些人甚至只要吃到一点油脂,排便就变得超级顺畅,这其实不是偶然,而是人体肠道的自然反应,背后有个很有趣的机制,就是“胃结肠反射”(gastrocolic reflex)。
她说,当食物进入胃部,大脑会发出指令,告诉肠道“快点清出旧的,准备迎接新的”,这时候肠道蠕动就会加快,把已经累积在大肠的内容物往前推,让人产生想上厕所的感觉,这种情形就是“胃结肠反射”。
她说,4类食物对肠道来说特别有“推动力”,例如咖啡、油脂、温热饮品以及高纤维食物;此外,胃结肠反射机制在肠胃较敏感的人身上特别明显,像是肠躁症(IBS),或是平时肠胃蠕动较快、饮食规律的人,都可能在吃完东西后更快有便意。
至于该如何利用胃结肠反射来帮助肠道健康?陈洁雯建议,可以固定时间吃早餐,让身体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并适量摄取好油脂(如橄榄油、亚麻仁油、酪梨等),润滑肠道,也可以在早上喝点温水或咖啡,温和唤醒肠道,倘若喝咖啡会太快想上厕所,可能要调整量,另外多吃高纤维食物,维持肠道良好菌相。
最后,陈洁雯也提醒,如果排便频率突然改变,比如吃东西后总是拉肚子,或是开始严重便秘等,可能要尽快就医检查,确认肠道健康是否出了问题,“身体的小讯号,往往是健康的提醒!”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