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14日綜合電)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糧食及農業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評估人工代糖“阿斯巴甜”(Aspartame)對健康的影響,週五(14日)正式將阿斯巴甜列入可能對人類致癌的“2B類致癌物”,但重申在已商定的水平下食用依然是安全的,世衛指出每日允許攝入量是每公斤體重40毫克,相當於成人1天不喝超過9罐代糖飲料。
兒童一日3罐飲料將超標
不過專家也警告,兒童只要喝3罐飲料就有可能超過單日建議攝取量。
ADVERTISEMENT
阿斯巴甜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人造甜味劑之一,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低糖”、“無糖”成為新的消費熱潮,也催熱了食品飲料行業的代糖市場。
今次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首次對阿斯巴甜進行評估,也是聯合專家委員會的第三次評估。經審查現有科學文獻,兩方面的評估都指出致癌證據有限,在實驗動物中發現的致癌證據也有限。
IARC表示,將阿斯巴甜列為“2B致癌物”是基於在美國與歐洲進行的3項人體研究。其中一項2016年發表的研究顯示,攝取阿斯巴甜與肝細胞癌有關聯。
JECFA確認阿斯巴甜安全
對於世衛宣佈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國際甜味劑協會(ISA)指作為全面評估的一部分,糧食及農業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再次確認了阿斯巴甜的安全性,評估與90多家全球食品安全機構的研究結果一致,這些機構已經證實了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包括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以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前者已經對阿斯巴甜進行了兩次審查。
JECFA的結論是,評估的數據表明沒有足夠的理由改變先前確定的阿斯巴甜每日可接受攝入量(ADI),即0至40毫克/公斤體重。因此JECFA重申,一個人每天的攝入量在這個限度內是安全的,例如,假設沒有從其他食物來源攝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無糖飲料,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喝上9至14罐才能超過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
“JECFA在進行了徹底、全面、科學嚴謹的審查後,再次重申了阿斯巴甜的安全性。”
ISA秘書長亨特伍德表示,“阿斯巴甜和所有低熱量/無熱量甜味劑一樣,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可為消費者提供減少糖分攝入的選擇,這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目標。”
ISA強調,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不是一家食品安全機構,其2B分類既沒有考慮攝入量水平,也沒有考慮實際風險,這使得IARC審查的全面性遠不如JECFA等食品安全機構進行的徹底審查,因此可能導致消費者困惑。
IARC也把韓國泡菜歸2B類
ISA舉例指,IARC的2B分類將阿斯巴甜與韓國泡菜和其他醃菜歸於同一類。顯然,IARC也承認並不會建議人們禁止食用韓國泡菜。
ISA重申作為整體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阿斯巴甜可用於進一步實現減少糖分攝入的公共衛生目標,並最終有助於 體重和糖尿病管理以及牙齒健康。
評估結果指出,IARC和JECFA對阿斯巴甜影響的評估基於從一系列來源收集的科學數據,包括同行評審論文、政府報告和出於監管目的進行的研究。這些研究已經通過獨立專家的審查,兩個委員會都已採取措施確保評估的獨立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IARC開展的是對阿斯巴甜的“危害識別”研究,這是瞭解物質致癌性的第一個基本步驟。致癌風險評估的任務則由JECFA完成,他們確定在特定條件和接觸水平下發生特定類型傷害(例如癌症)的可能性,兩家機構的工作獨立而互補。
世衛營養主管:需更多研究證明致癌風險
世衛營養暨糧食安全部門負責人布蘭卡在記者會中指出,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偶爾攝入阿斯巴甜對於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並不會構成風險。
他指出,對阿斯巴甜的評估表明,雖然安全性不是常用劑量的主要問題,但已經描述了其潛在影響,需要通過更多更好的研究進行調查。
IARC官員舒鮑爾-貝里根則強調:“將阿斯巴甜歸類為可能的致癌物是基於有限的證據,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食用人造甜味劑是否真的會導致癌症。”
與此同時,IARC和WHO將繼續監測新證據,並鼓勵獨立研究小組就阿斯巴甜與消費者健康影響之間的潛在關聯開展進一步研究。
喝水比喝可樂好
布蘭卡表示,“如果消費者面臨該選擇加阿斯巴甜的可樂,還是加糖的可樂,我認為應該考慮第三種選擇,那就是喝白開水。”
未參與此次評估的幾位科學家認為,將阿斯巴甜與癌症聯繫起來的證據很薄弱。食品和飲料行業協會則說,世衛獨立專家小組的評估表明阿斯巴甜是安全的,對於想要減少飲食中糖分的人們來說,阿斯巴甜是一個不錯的替代選擇。
事實上,代糖與健康的關係一直存在爭議。今年5月,世衛組織發佈了一份關於非糖甜味劑的新指南,建議大多數人應避免食用安賽蜜、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等非糖甜味劑。但由於證據的不確定性,世衛組織表示,這些建議是“有條件的”,意味著它們可能需要由不同的國家以不同的方式實施,各國沒有義務遵循世衛組織的建議。
專家:甜度比普通糖高100至500倍
甜味劑種類繁多,但為何這次僅針對阿斯巴甜?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的林中英解釋:“阿斯巴甜自1965年商業化以來,被廣泛使用的比較多,主要阿斯巴甜的糖分,是我們人體所感受到普通糖分100至500倍這麼高。”
他指出,阿斯巴甜使用的原料,在經代謝後可能產生甲醇、天門冬胺酸、苯丙胺酸,甲醛本來已知是致癌物質,甲醛還會進一步會變成甲酸,人們對這兩者都有些疑慮。
專家:2B分類“非常保守”
肥胖比阿斯巴甜更可怕
美國癌症流行病學教授法洛表示,“2B類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分類”,因為只要有任何可能致癌證據,都會被歸類到該類別甚至是更高的層級。他直言,對於IARC列為2B致癌物的化學物質,“一般大眾應不必擔心其致癌風險”。
部分醫生擔心,民眾會因為害怕阿斯巴甜致癌可能,從無糖飲料轉為飲用高熱量含糖飲料。得州大學癌症預防中心主任貝佛斯稱,喝有糖可樂可能導致體重增加與肥胖“遠比阿斯巴甜可能造成的問題與風險大得多”。
普通可樂,據其營養標籤,每100毫升含10.6克糖,一罐330毫升即含35克糖,佔世衛建議每日遊離糖攝取量少於50克的七成(以每日攝取2000卡路里成年人計算)。
阿斯巴甜比砂糖甜200倍
作為其中一種代糖,阿斯巴甜比砂糖甜約200倍,能給予甜味而卡路里很低。舉例1克阿斯巴甜味大約相等於200克砂糖;而1克阿斯巴甜的熱量只有約4千卡,200克砂糖則約有750千卡,差不多等於3碗白飯。不過,雖然代糖熱量低,但也不能多吃。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therapeutics於2011年一份文獻回顧指出,代糖甜味更濃,會刺激胰島素反應,令血液中的糖分儲存在細胞,但由於代糖不會令血糖上升,有可能導致血糖過低和食量增加。文獻又提到,動物實驗發現老鼠服食代糖後,熱量攝入和體重都增加。
阿斯巴甜廣泛用於食品飲料
據世衛組織介紹,阿斯巴甜是一種人造甜味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被廣泛用於各種食品和飲料中,包括減肥飲品、口香糖、冰淇淋、乳製品(如酸奶、早餐麥片)、牙膏以及藥物(如止咳藥水)等中。
阿斯巴甜於1965年被發現,並最終於1981年進入食品市場。阿斯巴甜的甜度是糖的150-200倍,但熱量幾乎為0,因此廣受健康飲食的消費者所喜愛。在全球,阿斯巴甜存在於6000多種產品中,生活中常見者如下:
1. 無糖汽水/可樂,包括健怡可樂(Diet Coke)。
2. 無糖口香糖。
3. 無糖減肥飲料。
4. 低糖調味品,例如“無糖糖漿”等產品。
5. 無糖明膠,在無糖果凍中較常見。
6. 止咳藥水。
7. 無糖甜點,如蛋糕、糖果等。
8. 烘焙食品。
2B類是可能為致癌物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彙集了流行病學、實驗室科學和生物統計學方面的能力,以確定癌症的原因,從而可以採取預防措施,減輕疾病負擔和相關痛苦。IARC介紹,在該組織5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其評估了70多種已經或正在被用作食品添加劑的不同物質,包括甜精(dulcin)、甜蜜素、d-檸檬烯、香豆素、礦物油等。對阿斯巴甜的評估收集和篩選了7000多篇參考文獻,涉及約1300項研究。
根據物質可導致癌症的確定性水平,IARC大致將致癌性分為5個等級,包括1類(有確認致癌性)、2A類(很可能有致癌性)、2B類(有可能致癌)、3類(尚不能確定是否致癌)、4類(基本無致癌作用)。
2A和2B的界定類似但又有區別:2A類致癌物是對人很可能致癌,此類致癌物對人的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2B類致癌物則是對人可能致癌,此類致癌物對人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並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阿斯巴甜此次被列為2B類致癌物,同一等級的還包括美髮師或理髮師的職業暴露、汽油發動機尾氣、鉛。2015年10月26日,IARC曾發佈報告,將新鮮牛羊肉等紅肉的攝入列為2A類致癌物。
IARC強調,上述分類反映了某些物質可能導致人類癌症的科學證據強度,但並不表明在給定的暴露水平或暴露途徑下癌症發生的風險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IARC展開的是對阿斯巴甜的“危害識別”研究,這是瞭解物質致癌性的第一個基本步驟。致癌風險評估的任務則由JECFA完成,他們確定在特定條件和接觸水平下發生特定類型傷害(例如癌症)的可能性,兩家機構的工作獨立而互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