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影14日訊)根據調查顯示,77%華小非華裔學生的2020年終華文成績介於0至59分之間!
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楊迎楹今日在“華教論壇——華校非華裔學生課題”上,分享她針對雪蘭莪、吉隆坡和森美蘭地區華小非華裔學生所進行的調查結果。
ADVERTISEMENT
雪隆森300學生問卷調查
她指出,在參與問卷調查的300名華小非華裔生(五六年級生居多)當中,有98人的2020年終華文成績介於0至39分之間(佔32.7%),40至59分之間則有134人(佔44.7%)。
“根據學生的2020年終華文成績,77%是0至59分之間,他們真的能學好、學會和掌握華文,然後用華文來掌握其他科目嗎?可能有點難,因為他們的成績不是特別理想,這也是許多教師很頭疼的原因。”
楊迎楹說,參與調查的學生表示家裡沒有學習華語的環境,儘管他們認同學習華語對日後工作有所幫助,也認可中華文化,但是他們害怕考試。
“對於學習情況,學生表示一般是自己做作業,不是和朋友一起,一般上也不會向老師提問或討論。
聽和說較好但寫就難掌握
他們基本上沒有排斥華文,但是因為能力不強,所以很害怕在班上被老師點名(提問)。”
她說,在學生對自己華文掌握能力的評估上,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聽和說的能力較好,寫則最難掌握。
她也說,城鄉差異對非華裔學生在掌握華文的聽說讀寫技能上有顯著落差,調查結果顯示城市學生的掌握能力明顯比郊區學生來得好。
楊迎楹:課綱與學生程度不符
“教師教學極困難”
楊迎楹指出,根據她針對10所學校共19名教師的訪問結果,在市區非華裔生比率較低的華小所面對的問題相對地小,但是在郊區且非華裔生比率偏高的學校教師認為,課本內容與教育部的課綱與學生程度不符,導致教學非常困難。
她說,在非華裔生超過30%的市區華小個案上,接受訪問的教師認為,目前的小學標準課程(KSSR)程度高,使非華裔學生面對很大的學習挑戰。
“教師採取的方式是按程度來區分練習量,例如程度較好的多做幾道題,程度較弱的可能只要求他們做2題。教師上課時也會放慢速度,課後可能有輔導,或是課前有預習。”
非華裔生比例高學校
學生難理解 老師也辛苦
楊迎楹說,在非華裔學生比例超過50%和85%的個案上,教師無法根據目前的教育部教材進行教學,只能截取一些段落,讓學生知道大意,接著教導高頻字,再自己準備教材,必要時會採用雙語教學。
她說,在一所非華裔生超過80%的郊區華小,許多學生完全沒有華語基礎,因此教師教得很辛苦。若班上有些印裔或土著學生,而教師又不會相對的語言,使學生連指令也無法理解時,甚至會用印裔校工進行翻譯。
“這所學校在還有UPSR時還能正常教學,甚至考試及格率滿分,但是KSSR之後,課程難度導致教學更難,一般上教師會分組,對個別學生的學習要求也不同;這是很多教師大同小異的處理方式。”
森一微小非華裔生近100%
老師費盡心力 UPSR全及格
楊迎楹說,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受訪教師表示,她看到的只是學生,而不是華裔或非華裔,因此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如何教會眼前這名學生。
她說,這所位於森州的微型華小,非華裔學生人數接近100%;該校在一段時間內堅持不用翻譯的方式教學,到最後在UPSR獲得100%及格。
“他們從基礎開始,讓學生朗讀,找出高頻字教導、從最簡單的詞到小句來進行擴寫。教師會按學生程度和進度來分組教學,老師之間會一起討論,必要時可以捨棄課文,用體態語、實際物品或電腦配圖來教學。”
教與學問題要先解決
楊迎楹認為,如何保留華校特質是另一層面的問題,但是針對非華裔學生的教與學,卻是大家現在就可以討論和解決的問題。
她指出,許多非華裔生面對的問題是學習問題,如沒有學習動力、沒有基本華語能力、聽說讀學能力不強,以及外在環境幫助不大,如沒有學前班等。
“教師面對的問題則是學生程度、背景不一樣,那麼教學方法是不是可以調整?如果教材不適合,要如何處理教材?有什麼更好的評估方法?”
陳俊豪:研究第二語教學法教材
沙巴國民型華校董事會聯合會副主席兼華小主任陳俊豪認為,華文教育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除了有各族群學生之外,教學法也要如此,才能為學生找出好的策略與教學方式。
也是退休華小校長的他說,由於目前教育部未有第二語文教學法的師資培訓,因此各校教師必須在過渡時期,以母語教育教學法和第二語文教學法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沙巴董聯會也有尋求一些辦法和資料,包括研究第二語文教學法和教材,以便減輕教師的負擔,使教學更加有效。”
陳俊豪也說,沙巴共有83所華小,純華裔學生人數佔24.77%,非華裔生人數佔75.23%。
“或許大家多此數據很震驚,但是這是因為沙巴華人與其他土著聯婚之後,孩子身分問題所造成的。
“因為他們現在可以選擇,有許多人選擇了土著的身分,所以數據看起來純華裔生很少。”
張光福:砂華小非華裔生增至36.41%
砂拉越古晉中華小學校董會副主席張光福說,砂拉越華小非華裔學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2016年為30.75%,今年則增至36.41%,共有2萬1291人。
他指出,砂拉越1970年共有244所華小,後來由於沒有學生來源被迫關閉而失去學校準證,目前共有223所,仍是全國最多。
他也說,砂拉越華小的分佈和華裔人口分佈不成正比,約71%華小位於城郊或鄉村地區,學生人數只佔約30%。
張光福在“華教論壇”上彙報2020年砂拉越文化研究學會所成立的以砂拉越馬來西亞大學社會科學與人文學院蔡靜芬博士為首的10人調研團隊的成果。
他說,調研結果顯示,非華裔家長為子女報讀華小的原因包括學習華語對將來就業有優勢、華小靠近住所、華小教學嚴謹,學校管理有紀律、華小環境和設備優越,以及相信子女接受重視勤勉工作的華族文化薰陶,孩子必能成才。
他指出,接受訪問的教師表示,非華裔學生很難理解所教導的內容,主要是溝通問題,以致無法引起共鳴,同時出現排斥心理,因此教師需要翻譯,這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負擔。
他也說,有提供學前班的華小,將有效減輕教師及非華裔生的一些負擔,尤其是一年級生能夠聽懂基本華語,在學習過程中會事半功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