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的表達方式不精確,他有必要在現場明說“馬來西亞是一個介於神權和世俗之間的混合體”,而不是傳達模稜兩可的訊息,讓媒體跟民眾各自解讀。
ADVERTISEMENT
首相安華在2023年馬來西亞國際法律大會中表明,世俗主義的定義必須被釐清,同時,不應該將馬來西亞詮釋為世俗國家,因為世俗國意味著宗教和行政切割,這不符合我國現有的政治體制。
這番言論遂引發社會譁然,有些媒體以類似全馬人民不接受世俗國的標題立標題,許多人包括一些政治網紅和時事評論員為此高潮,進入撻伐團結政府的狀態,揶揄安華為了州選和選票不惜靠保守右派陣營。
標題黨是多麼可怕,在這則新聞出來之後,筆者馬上點開星洲網的相關新聞,詳細閱讀內文,為了準確起見,筆者還另外參閱幾家馬來媒體的報道,做比照和確認,結果發現安華的表述並無大礙,其本意是維持現狀,基本上符合馬來西亞的現狀。
安華的重點是世俗主義的定義,因為國人對世俗主義的瞭解趨於兩極化,馬來穆斯林認為世俗主義就是顛覆聯邦憲法,挑戰伊斯蘭的法定地位,從而波及馬來穆斯林和土著的憲賦權利,動搖國本。按照世俗主義的真實定義,的的確確是鼓吹政治與宗教脫離,當然這是狹義解讀,如果我們以廣義角度理解,世俗主義講求的是宗教不該干預政府決策,人們擁有宗教自由,任何信仰不該遭到歧視或鎮壓。
我國獨立初期,聯邦憲法就明定伊斯蘭為官方宗教的地位,而國家元首和各州蘇丹是伊斯蘭領袖,惟,非穆斯林也擁有法律保障的信仰自由,這是馬來西亞的國家基本法,如果以“政教分離”作為唯一指標,馬來西亞當然不是一個世俗國,但是我們國家更像是介於神權國和世俗國之間的混合體,而是後來的局勢發展,例如巫伊兩黨的競爭、伊斯蘭法律的強化、馬來穆斯林的社經政代表性提高、馬來族群的人口比例逐年攀升等,令世俗元素的部分越來越少,伊斯蘭的色彩則越來越高,換言之,要如何確世俗權利不再被壓縮,是可以透過政黨、政府、教育、政策、修法或其他不碰觸憲法底線的途徑去實現。
言歸正傳,安華在當天的說法,除了否定大馬為世俗國家和呼籲搞清楚世俗主義的之外,他也指出“我們國家擁有世俗主義的成分,但宗教價值必須是體制的一部分,這是我們的立場”,然後,安華也表示,強調伊斯蘭非意味著朝向神權國家,更不表示政府壓榨其他族群和信仰。最後,安華認為,世俗主義誕生自西方,它牽涉東西方世界的歷史淵源,尤其是基督教和伊斯蘭的價值衝突,導致穆斯林認為世俗等同反伊斯蘭,反世俗國也就成為特定勢力情緒動員的公器。
因此,安華的這番說法其實是主張不應改變現有體制,想要平息世俗國與神權國的論爭。但是,為何會成為民間詬病的課題?筆者認為,一來是標題黨、網軍、側翼和有意帶風向的人士集體發揮,刻意炒作,其次是媒體報道的不夠專業,其三是安華的表達方式不精確,他有必要在現場明說“馬來西亞是一個介於神權和世俗之間的混合體”,而不是傳達模稜兩可的訊息,讓媒體跟民眾各自解讀。
我們也可以高度懷疑,安華的拐彎抹角跟六州選舉相關,在宗教立場上拉近與敵對陣營的距離,從而中和國盟和馬哈迪的“團結政府反伊斯蘭”攻勢。無論如何,安華的說法和操作是有一定風險的,尤其是不願點出馬來西亞是混合國體的事實,不敢強調他堅持維持現狀的立場,反而無意間讓各方有不同詮釋乃至誤導輿論的空間,讓神權派和世俗派爭論不降反升,更為在野黨的議題攻防提供子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